MoneyDJ新聞 2025-10-03 11:06:27 黃文章 發佈
路透社報導,烏克蘭經濟部已將該國冬小麥播種面積的預測上調了9%,副經濟部長塔拉斯·維索茨基(Taras Vysotskiy)表示,此舉改善了提升出口的前景,而這些出口對於資助烏克蘭抵禦俄羅斯軍隊至關重要。烏克蘭2026年收成的冬小麥播種面積現在預計至少為520萬公頃,高於先前與2025年一致的478萬公頃預測。
維索茨基表示:「我認為生產者會從今年的情況中吸取教訓,冬小麥播種面積將至少達到520萬公頃,主要是因為在南部地區,農民可能決定在今年的天氣之後不再播種葵花籽和玉米。」烏克蘭今年的嚴重乾旱幾乎完全毀掉葵花籽作物並導致玉米產量嚴重減少。
維索茨基沒有提供2026年小麥收成的預測,但烏克蘭在2025年生產了2,250萬公噸。截至6月底的2024/25年年度,烏克蘭出口了1,570萬公噸小麥。分析機構APK-Inform上月第二次下調了烏克蘭葵花籽收成預測,降至1,290萬公噸,低於先前的1,360萬公噸預測。該機構表示,2025年的產量可能是過去10年中最低的水平之一。
國會山報(The Hill)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示,他計畫使用來自進口關稅的資金,向因與中國的貿易爭端而受到傷害的黃豆農民提供援助。川普發文稱:「我們國家的黃豆農民正在受到傷害,因為中國僅僅出於『談判』的原因而不購買。我們從關稅中賺了這麼多錢,我們將拿出其中一小部分錢,來幫助我們的農民。」
美國過去曾是中國黃豆的頭號供應國,但中國最近轉向阿根廷購買了一批黃豆作物。數週以來,政府官員已承認,美國農民,特別是黃豆農民,因總統與中國的貿易關係而受到傷害,其中包括對來自中國的大部分商品徵收55%的關稅,以及北京對美國商品的報復性關稅。
川普先前已經暗示過,可能會使用關稅收入來制定紓困計畫,雖然他尚未提供將會重新分配多少資金或如何分配的細節。自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中國對美國黃豆徵收報復性關稅,轉向採購南美尤其是阿根廷與巴西的黃豆,導致美國農民首當其衝地受到打擊。
然而,川普政策的可持續性與實際效果卻值得懷疑。首先,關稅本質上是由進口商與最終消費者承擔的,雖然帳面上顯示美國政府「賺取了關稅收入」,但實際上這是轉嫁給美國企業與消費者的成本。換言之,農民獲得的補貼,可能是來自於整體經濟體系中其他部門被迫支付的「隱性稅收」。這種政策安排等於將社會其他部分的經濟損失,集中轉移來支援農業,從而造成結構性扭曲。
其次,這種補貼政策可能會加劇農民對政府的依賴,並削弱他們在全球市場中調整自身競爭力的能力。農業市場本質上是高度國際化的,黃豆價格受全球供需影響。當中國轉向阿根廷或巴西採購,美國農民若無法找到其他出口市場,僅靠政府補貼無法長久維持產業的競爭力。長期來看,農業補貼會使美國黃豆產業的國際地位進一步下滑,反而不利於整體農業發展。
從國際角度來看,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影響並非單純可以透過補貼解決。中國選擇轉向阿根廷等國採購黃豆,這實際上重塑了全球黃豆貿易格局。南美國家因而獲得更多出口機會,逐步侵蝕美國的市場份額。這種結構性轉變一旦形成,即便未來中美緩和,市場也未必會自動回到過去的格局。補貼政策雖能短期內減輕農民壓力,但無法扭轉美國在全球黃豆市場逐漸失去主導權的趨勢。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