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5-09 08:32:14 記者 賴宏昌 報導
彭博社週四(5月8日)報導,柯林頓政府時期美國財政部長桑默斯(Lawrence H. Summers)接受彭博電視台專訪時表示,新台幣近期的強勁升值凸顯出、美國政府在貿易和資本流入政策上可能存在邏輯不清,因為單從算術的角度來看、完全解決貿易逆差意味著流入美國的國外資金將會減少。
桑默斯指出,美國現任財長沒有詳細解釋、如何在縮減貿易逆差的同時獲得維持利率在一定範圍內所需的外國資金?報導指出,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最新年度統計,台灣持有將近8,000億美元的美國資產、幾乎等同於台灣國內生產總值(GDP),美國去年對台灣的貿易逆差為740億美元。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一表示,美國是全球資本的首選目的地。
CNBC 4月報導,明尼亞波里斯聯邦儲備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受訪時表示,全球投資人若將美國視為最安全的投資地點、美國將出現貿易逆差,如果貿易逆差縮減、可能代表美國不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地點,債券殖利率將隨之走高。
卡什卡利曾在高盛(Goldman Sachs)任職、被視為處理金融危機的老手,2008-2009年危機初期負責設立並管理「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ARP)」。
馬里蘭大學榮譽教授Peter Morici 3月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美國貿易逆差源自儲蓄缺口,美國家庭、企業的儲蓄總額無法填補美國政府舉債與企業投資的資金缺口,調高關稅無法解決貿易逆差。此外,以世界銀行的購買力平價匯率來衡量、美元被嚴重高估。
阿波羅全球管理公司(Apollo Global Management, Inc.)首席經濟學家史洛克(Torsten Slok)去年10月撰文指出,2024年第2季外國人持有的美國金融資產當中、58%為股票。
史洛克4月指出,外國人擁有7.2兆美元的美國公債、占比達30%。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