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09 12:38:51 張以忠 發佈
華碩(2357)董事長施崇棠(附圖)今(9)日出席台灣人工智慧年會,針對機器人布局,他表示,Zenbo當時問世稍嫌過早,但也為華碩累積了寶貴的AI基本功與設計思維的經驗,如今大型AI模型的誕生已解決過去智慧不足的痛點,讓機器人技術如虎添翼,而華碩將以AI Brain驅動多型態機器人發展,並廣泛應用於家庭照護、長者照顧、醫療、教育與商業等場景。
施崇棠指出,華碩長期以來持續累積AI的基本功,不僅投入大量研發資源在AI相關產品,更不只是單一AI產品的製造商,而是涵蓋算力、平台與應用場域的全方位投資者與實踐者。在終端產品線上,華碩積極推動AI PC、ZenFone與ZenBook等產品的研發,同時也推出本地化大語言模型如台智雲,並透過AI Foundry服務,結合GPU資源管理軟體與高效能AI訓練工具,協助產業推動主權AI。
施崇棠回顧,早在2016年華碩便推出家用機器人Zenbo,這是公司在機器技術布局上的首要里程碑。他希望未來機器能走入家庭,成為不可或缺的智慧服務小幫手。雖然Zenbo當時問世稍嫌過早,但也為華碩累積了寶貴的AI基本功與設計思維的經驗,如今大型語言模型的誕生已解決過去智慧不足的痛點,讓機器人技術如虎添翼,也讓華碩持續朝向「Physical AI」的願景邁進。
在這一願景下,華碩提出AI Brain,施崇棠表示,將透過感知、理解、行動、協作、可信任等五大AI能力驅動多型態機器人,包括跨載具虛擬機器人、類人型機器人、自主移動機器人以及人型機器人,並廣泛應用於家庭照護、長者照顧、醫療、教育與商業等場景。同時,華碩旗下台智雲,也推動AI Foundry算力代工,提供完整的AI開發與部署能力。
他提到,華碩在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與智慧交通等領域已深耕十年以上,如今更以「算力+模型+應用」的整合方式推動產業升級。在這波AI浪潮下,建立在地文化與可控模型成為核心優勢。
會後施崇棠並未駐足接受採訪,不過被問及發展機器人最大技術挑戰時,施崇棠簡短回應,「最大挑戰在於設計思維,而機器人的手部與腳部相比,又以手部較為困難,主因手的精細度與複雜度更高,要達到成熟階段需要更長時間。」
(圖:現場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