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19 09:00:19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大都會客運262路電動公車16日晚間發生爆炸起火事件,使電動載具安全性配套再度引發討論。車廠華德動能(2237)則緊急發出新聞稿表示,該車輛之電池為日本AESC製造,沒有任何事故記錄,事故真正原因待火調單位及公司配合進行初步判斷後,再予對外說明。
電動公車起火事件也讓外界關注台灣電動載具電動化推動狀況。台灣預計2030年將現行1萬多輛燃油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而根據行政院先前規劃,2023~2026年為推廣期,2027~2030年為技術成熟的普及期;目前上路的電動公車則還不到2,000輛。
響應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以及國產化推動政策,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鴻華先進(2258)都已完成國產化認證,馬達供應商東元(1504)也通過認證;在車架方面則有江申(1525),變速器、轉向器及車載系統也有國產供應鏈。不過卡在國產電池產能以及充電樁場站建置,電動公車普及仍還需要再加把勁。
據電巴供應鏈業者指出,國產電池供應是較為棘手問題,目前雖然有台塑(1301)、鴻海(2317)等大集團投入,整體國產動力電池供應還沒有辦法跟上需求,因此雖然上半年國內電巴出貨量有較2024年同期明顯成長,但還是不如原先預期。
業者指出,電動公車推廣端賴政府政策引導,補助扮演相當重要角色,而動力電池則是電動巴士關鍵零件,相當期望國內能有合適且穩定的電池供應鏈;有業者私下透露,由於電池牽涉到安全性問題,電池廠目前也都相當慎重,在量產規模與品質控管上更加謹慎,而放量進度其實也比預期延後,對於2025年電巴訂單交付是一個變數。
業者認為,國產電巴何時能夠大量交貨,主要還是看國產電池放量進度,而排除電池供應變數,整體看2025年電巴訂單是較2024年增加的,2026年則還會較2025年增加,且除了電動公車之外,客運業者也有開始看到電動化規劃。
(圖片: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