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政府關注美調高家具、製藥、半導體關稅,擬採取反傾銷與補貼防範措施,慎防低價品湧入馬國
據報載,隨著美國近期宣佈調高家具、製藥以及半導體等多項產品的進口關稅,引發全球供應鏈關注。對此,馬國投資、貿易及工業部(MITI)正密切重視其他出口國或以低價商品轉向馬來西亞市場傾銷的可能性,以防止對本地製造業造成衝擊。
當美國市場因高額關稅而失去吸引力時,相關製造商或將出口轉向其他市場,以維持產能並避免庫存過剩。該貿易轉移(trade diversion)現象可能導致低價產品湧入本地市場,壓低市場原有價格並削弱本地廠商競爭力。
MITI部長紥夫魯(Tengku Zafrul)指出,MITI已依據「1993年反補貼與反傾銷稅法令」(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ies Act 1993)、「1994年反補貼與反傾銷稅條例」(Countervailing and Anti-Dumping Duties Regulation 1994)、「2006年保障法令」(Safeguards Act 2006)以及「2007年保障條例」(Safeguards Regulations 2007),來實施多項貿易救濟措施,以防止不公平貿易行為並保護本地業者利益。
對美出口數據顯示,家具與半導體為主要出口產品,其中廚櫃以及相關產品佔比35.6%,而半導體則佔馬國電機與電子產品出口的一半之多。
美國自2025年4月起對多個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其中對馬來西亞徵收24%關稅,7月再調升至25%,隨後下調至19%。同時,美國亦對部分行業加徵額外稅率,其中家具25%至30%、廚櫃與浴室櫃25%至50%、木材10%、藥品100%,而半導體稅率最高可高達300%。該舉措預料將影響馬來西亞對美出口企業的利潤空間,尤其係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製造商。
儘管美國尚未正式宣佈對馬來西亞半導體徵收額外關稅,政府仍透過「互惠貿易協定」(Reciprocal Trade Agreement)框架密切跟進,並評估潛在影響以及應對方案。此外,政府亦正採取重多策略以減輕關稅帶來的影響,其中包括18項「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以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例如積極開拓中東、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
於此同時,政府亦提供額外擔保配額與專屬融資基金,以協助中小型企業應對關稅波動以及維持經營彈性,其中包括在「企業融資擔保計畫」(SJPP)下增加10億馬幣(約2.36億美元)擔保額度,並撥出5億馬幣(約1.18億美元)簡易融資基金,為協助中小型企業提升生產力與技術水準。該一系列應對措施反映出政府在對外貿易形勢變動下的審慎態度,並重申馬來西亞致力於維護公平貿易與永續經濟增長的決心。(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