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14 07:30:12 黃文章 發佈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在週一發布的月度報告中維持對2025年與2026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不變,並指出隨著OPEC+聯盟持續增產,明年的供應赤字將顯著縮小。報告預計,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將較2024年增加約每日130萬桶,達到平均每日1億零510萬桶,反映出全球經濟持續強勁增長,主要受到中國、印度及其他亞洲市場每日120萬桶需求增長預期的推動。
報告指出:「2025年第三季觀察到的強勁全球經濟動能,加上對美國與日本2025年第二季成長的上修,以及來自印度和中國的強勁數據,共同鞏固了穩定的全球成長前景。其他亞洲地區持續強勁的經濟活動、全球航空旅行的持續復甦,以及預期健康的石化原料需求,將是2025年石油需求增長的關鍵因素。然而,包括通膨水準、貨幣緊縮措施以及主權債務水準等不確定性,仍需密切監測。」
至於明年,全球石油需求預計將較今年再增長每日140萬桶,新興市場也將成為明年需求增長的主要推動力。OPEC認為,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將達平均每日1億零650萬桶。就油品類別而言,汽油預計將在2026年引領石油需求增長,年增加約每日43萬桶;其次是航空燃油/煤油需求,預計將增長約每日36萬桶。石化原料需求則預計合計增長每日40萬桶,而柴油預計增加約每日19萬桶。
路透社9月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受OPEC+以及包括美國、巴西和圭亞那等非OPEC產油國產量增加推動,市場在2026年可能面臨每日160萬桶的供應過剩。然而,美國能源巨頭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認為,供應過剩可能僅是短期問題。埃克森美孚執行長達倫·伍茲(Darren Woods)週一表示,中長期內油市將趨於緊縮。國際能源署(IEA)上月報告預估2026年油市將供給過剩每日330萬桶,IEA本月報告將於週二公佈。
OPEC對全球需求的預測顯然比其他機構更為樂觀,理由在於主要經濟體表現穩健:美國與日本經濟增速上修,中國與印度能源消費依舊強勁。OPEC認為全球能源轉型雖勢在必行,但短期內新能源仍不足以取代石油的基礎地位。相較之下,IEA對石化燃料需求的成長潛力更為保守。此一分歧揭示出能源政策觀點上的根本差異:OPEC著重市場現實與能源安全,而IEA則偏重長期減碳與能源轉型趨勢。
美國能源資訊署(EIA)10月7日報告表示,全球產量增長主要由OPEC+以外的國家帶動,該部分在2025年產量預期增加每日200萬桶,2026年再增每日70萬桶。OPEC+則隨著逐步解除減產措施,總液體燃料產量在2025年與2026年預期均各增加每日60萬桶。不過,EIA預計OPEC+的實際產量仍將低於其公布的目標。
報告表示,由於國內煉油產品生產能力下降,預計美國在2026年將進口更少的原油,但進口更多的石油產品。報告預測2026年煉油廠原料投入量的降幅將超過原油產量的降幅,導致原油庫存增加。隨著庫存上升,預計美國2026年的原油淨進口量將減少至每日不到190萬桶,低於今年的每日210萬桶,這將是自1971年以來美國年度平均原油淨進口量的最低水準。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