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5-13 16:11:07 記者 鄭盈芷 報導
車用ECU廠威力暘-創(6988)今(13)日舉行法說會,董事長劉一郎(附圖)表示,透過切入日系國際Tier 1大廠、與豐田體系Tier 1廠合作中國市場應用、以及配合國產化替代政策、拓展AM後裝市場四大成長策略,看好明(2026)年起隨著新項目貢獻發酵,營收、毛利率都有持續增長空間,預期2026年日系客戶營收佔比可達1成以上,而隨著近年營運布局陸續發酵,規劃2027年轉上市。
威力暘2024年營收約6成來自台灣市場、中國則約4成,日本市場貢獻還不大,而隨著公司近年陸續通過DENSO、Toyoda Gosei 及Tokai Rika等日系Tier 1大廠嚴格稽核,成為極少數同時獲多家日系一線供應資格的台灣企業,公司也看好2026年營運開始呈顯著成長。
劉一郎指出,電子熱管理系統目前已經小批量量產交貨給DENSO,而高壓空調熱管理系統則預計2025年底設計完成小量出貨,2026年貢獻量會放大,至於Tokai Rika、YAMAHA等也都配合開發中,此為公司未來成長一大動能。
動能之二則是與豐田體系Tier1廠合作中國市場應用,日系車廠積極尋求改變,而豐田則具有市場規模優勢,威力暘將配合廣汽豐田生產基地,完成模組在地化測試與批量導入,未來則期望將此模式複製至LEXUS電動車自動化工廠。
劉一郎指出,相對於日本競爭同業,公司具備速度、彈性、開發費用相較較低優勢,且軟體為新興領域,日系車廠強項主要在硬體,也給了公司很好的切入機會。
在國產化方面,隨著台灣自製率政策提升,威力暘也陸續切入國產車供應鏈,像是國瑞體系等。
在AM市場方面,台灣本就具有龐大AM供應鏈,近幾年隨著車電需求興起,來自AM電子件的需求也跟著增加;劉一郎透露,國內有不少AM廠來談合作。
劉一郎表示,電動化與智慧化浪潮正重塑全球汽車供應鏈,公司長時間投人大量的研發確保領先技術,並且佈局兩岸生產基地、嚴謹控管品質,重視客戶各種客製化訂單需求的機會,在這場供應鏈轉移的過程取得了先機,而車載產品生命週期長,且不輕易更換供應商,公司布局四大成長動能可望於2026年逐步發酵,而隨著營收規模放大,毛利率有持續提升空間,費用率相對也會下滑,看好2026年起獲利逐步提升。
對於近期關稅、匯率之影響,劉一郎表示,由於公司主要出台灣、中國市場,銷美比重相當低,關稅較無影響,而匯率也同樣,公司主要收新台幣、人民幣,美元並不多,新台幣兌美元強升也較無影響。
威力暘累計前4月合併營收為2.88億元、年減8.02%,2025年營收估與2024年相當,2026年則期待新開發案貢獻放大;威力暘Q1 EPS 0.09元,較2024年同期的0.21元減少,主要受營收規模影響。
(圖片來源:記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