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重返歐盟800億英鎊「Horizon」科學研究計畫,去年科研資助排名第5
依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在解決脫歐問題並成為歐盟800億英鎊「Horizon」科學研究計畫的參與國後,英國在18個月內迅速重返領先地位。英國前首相Boris Johnson 由於北愛爾蘭貿易安排問題曾與歐盟發生爭執,導致英國被排除在該科研計畫之外長達3年,惟數據顯示,2024 年已迅速追回進度,獲得 7.35 億歐元(約 6.35 億英鎊)科研資助,排名第 5。
該計畫對47個國家開放,其中包括27個歐盟成員國和16個非歐盟準成員國,如紐西蘭、加拿大和挪威。德國係2024年地平線歐洲科研計畫的最大參與國,獲得14億歐元(12.1億英鎊)的資助,其次為西班牙,獲得了9億歐元(7.77億英鎊)資助。
英國科學界對英國重返該科研計畫表示歡迎,並表示由於組成跨國聯盟申請資金所需時間較長,所以英國重返前三名還需要時間,但目前英國針對個人科學家科研計畫獲得的資助僅次於第一名的德國,已獲得2.42億歐元(2.09億英鎊)的資助。
英國在另一項獨立的「瑪麗居禮行動」計畫(Marie Skłodowska-Curie Actions)係申請最成功的國家,該計畫是世界上最負盛名的博士和博士後研究資助計畫之一。英國科學家曾多次表示,脫歐停擺損害英國在世界舞台上的聲譽,並使大學難以從歐盟招募研究人員。在受資助金額方面,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不相上下,每所大學獲得的資助金額均超過6,500萬歐元,緊隨其後的是倫敦大學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
英國在資助數量方面為非歐盟受助國之首,研究項目涵蓋腦導管研發、利用酵母和溫室氣體製造航空燃料的嘗試,以及紡織品回收、環保和農場機器人等獨立項目。
英國在脫歐前是 Horizon 計畫的主要受益國之一,獲得的資助總額長期高於其實際出資。此次迅速重返前列,顯示其科研實力與國際合作網絡仍具高度競爭力,並有望在後續計畫中進一步擴大影響力。(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