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21 07:12:27 黃文章 發佈
《Oilprice.com》報導,隨著中國煉油廠的加工量上升,可供儲存的原油數量減少,路透社專欄作家克萊德·羅素(Clyde Russell)撰文指出,上個月中國原油平均盈餘僅為每日57萬桶。作為背景參考,自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原油的平均盈餘估計接近每日100萬桶,而在8月份更達到每日101萬桶。
根據本月稍早發布的數據,9月份中國原油進口平均為每日1,150萬桶。這一數字較去年同期增加3.9%,但較8月份下降4.5%,並創下今年以來的最低月均進口量。羅素指出,隨著煉油廠運轉率上升,可用於囤積的原油量減少,使得自年初以來的平均盈餘下降至每日93萬桶。
中國並不公開其戰略與商業原油儲備流入或流出的具體數量,但可透過將進口與國內產量總和扣除煉油加工量,來估算可用於儲存的原油量。根據週一發布的官方數據,九月份中國國內原油產量為每日432萬桶。這意味著進口與本地生產合計為每日1,582萬桶的原油可供煉油使用。
羅素指出,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煉油廠九月份加工了每日1,525萬桶原油,高於八月份的1,494萬桶。這表示九月份的原油盈餘為每日57萬桶。不過,並非所有盈餘原油都可能被納入庫存,其中部分可能在未被官方數據涵蓋的煉廠中被加工使用。
市場目前關注的問題是,在油價下跌趨勢明顯的情況下,中國是否會加速其原油囤積行動。中國今年初原油進口起步較慢,但自春季起逐步回升,並保持強勁,因為中國趁折扣價大量採購俄羅斯與伊朗原油。儘管有預測指出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將在未來幾年達到峰值,但中國目前仍在興建新的儲油設施以持續囤油。計畫中將於未來兩年內建成11座新儲油庫,總容量達1.69億桶。
但還有其他因素在發揮作用,包括西方國家對中國與印度施壓,要求兩國大幅減少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數量。即便中國縮減自俄羅斯的進口量,也很可能能從其他供應商處獲得足夠原油以維持其囤油行動。如果油價仍維持當前的下跌趨勢,歷史經驗顯示,中國煉油商將會吸收市場上大部分可得的盈餘原油。
中國在油價低迷時通常會增加囤油行動。過去,中國每當國際油價跌至每桶60美元附近,就會明顯增加戰略儲備與商業庫存,例如2020年疫情期間與2023年底OPEC減產後的價格回調期。此舉有助於中國在未來油價上升時鎖定成本,同時確保能源安全。
中國的行為對油價具有結構性影響力。中國是全球最大原油進口國,佔全球需求近20%。當中國進口放緩時,全球油價即面臨下行壓力;反之,若中國重新擴大進口與儲備,市場將迅速反彈。九月中國煉油加工量上升至每日1,525萬桶,創下近年新高,這表示中國並非需求疲軟,而是以更高效率的煉化產能應對市場波動。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