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法律科技」領域新創企業增多,惟投資規模卻明顯落後
荷蘭金融時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 , FD) 於2025年8月25日報導:
荷蘭法律科技(Legal Tech)爭奪市場占有率競爭日益白熱化,該市場正快速成長,目前約有40家公司專注於法律服務數位化、自動化與效率提升,其中,約60%為荷蘭本土企業。
專家Douwe Groenevelt表示,過去12個月,進入荷蘭市場的新供應商數量創下新高。約有14家新創推出類似法律助理工具,協助起草法律文件、法規與案例檢索以及法律諮詢等服務。然而,儘管新創數量大增,投資金額卻相對有限。
根據FD調查,多數荷蘭新創融資規模僅落在100萬至200萬歐元之間,例如荷蘭公司Saga正籌備首輪融資,部分企業則進入第二輪,但金額仍未突破此區間。
大規模投資仍難覓
荷蘭法律科技專家Jeroen Zweers表示,截至目前,專注於法律領域科技的荷蘭新創公司獲得的投資金額,遠遠落後比利時和德國。
2024年總部位於比利時Ghent人工智慧新創公司Legalfly籌集1500萬歐元。總部位於德國柏林的法律科技新創公司Noxtua則於今年4月完成一輪約8,070萬歐元的融資。
荷蘭迄今公開最大投資案例是鹿特丹新創Zeno於2024年獲得億萬富翁Chris Oomen的200萬美元注資。專家Jeroen Zweers指出,此顯示荷蘭在國際法律科技投資市場上仍顯落後。
Groenevelt表示,對投資者而言,一家公司開發出一款可在國際範圍內使用的工具會引起其興趣。
造成差距的原因之一,是荷蘭新創多數產品專注於本地法律與案例,缺乏可大規模跨國應用的工具,難以吸引國際投資者
同時,來自國外的競爭者已在荷蘭站穩腳步。例如美國公司Harvey年營收達1億美元,2023年6月又籌資3億美元,據專家稱,此類公司的用戶使用費也相當高,每月動輒高達約300美元。許多位於阿姆斯特丹Zuidas的大型律師事務所都與Harvey或Legora合作,後者的估值為6.75億美元。
競爭
面對激烈競爭,部分荷蘭新創選擇以價格策略突圍。LegalMike於兩個月前推出AI法律助理工具,訂閱費僅每月90歐元,目前已獲750家客戶,包括律師事務所及市政機構。Groenevelt表示,法律科技服務的需求只會不斷增長。創辦人Frank te Biesebeek強調,該公司希望藉由更低的定價,改善專業人士及弱勢族群司法可及性。
出版商
此外,出版巨頭也積極進入法律科技領域,對新創形成更大壓力。Wolters Kluwer與SDU掌握龐大法律數據,具備AI訓練優勢。Zweers表示,荷蘭新創公司發現很難與大型出版商競爭, 出版商有訓練人工智慧所需的數據。出版商 Wolters Kluwer和SDU亦希望在法律科技領域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 Wolters Kluwer於3月底推出InView Legal,用戶可提問並尋找相關資源。
Groenevelt 表示,雖然出版商有數據,但其並非軟體開發者,現在面臨一個戰略選項:繼續與人工智慧平台正面競爭?或與其合作並共享數據?
五月底,Wolters Kluwer 收購Brightflag,擴展其法律軟體業務。 Brightflag 為人工智慧平台,可幫助法律部門管理開支等。此次收購金額為 4.25 億歐元。
反觀荷蘭新創,由於能取得的公開數據有限,只能依靠rechtspraak.nl上約佔4%至6%的公開判決。由於數量太少,不足以正確訓練模型並產生正確的判決。
專家認為,雖然荷蘭法律科技目前缺乏大規模投資案例,但市場需求只會持續增長。隨著更多律所、市政單位及企業逐漸採用AI輔助法律服務,未來投資仍具發展空間。(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