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義Taranto鋼鐵廠實現全面脫碳,有助義大利引領歐盟綠色鋼鐵發展
企業暨義大利製造部(MIMIT)部長Adolfo Urso近日邀集義大利工業總會(Confindustria)理事長Emanuele Orsini、義大利金屬機械產業聯盟(Federmeccanica)理事長Antonio Gozzi、Acciaierie Venete、AFV Acciaierie Beltrame、Arvedi Cremona、Cogne Acciai Speciali、Danieli & C. Officine Meccaniche、Feralpi Group、Gruppo Pittini、Marcegaglia Group、Valbruna 和 Renexia等鋼鐵企業高層,以及Ilva與ADI特別專員等,討論位於南部Taranto的前Ilva鋼鐵廠的全面脫碳計畫。
Urso部長肯定義大利鋼鐵業在綠色鋼鐵製造上的投入,指出義大利擁有34座電爐,分布於29個城市,年產能達2,300萬噸,使其成為全球綠鋼生產最先進的國家之一。如同正在Terni與Piombino所推動的計畫,完成對前Ilva 鋼鐵廠的全面脫碳化,義大利將成為歐洲首個完全生產綠鋼的國家。Urso部長表示,此項轉型方案在生產效率、環境與健康保護等方面皆具前瞻性,將以最新一代電爐取代現有高爐,並採用最現代且最安全的技術,使該廠區轉型為歐洲最大的綠色鋼鐵基地。
會議亦深入討論關於DRI園區(Polo DRI)計畫,該計畫由DRI dItalia公司負責推動,Urso部長表示這是義大利鋼鐵產業邁向戰略自主的關鍵一步,並重申首選仍是Taranto,係考量道德、歷史、經濟、社會與生產等因素;即便地方政府因故無法在翌日舉行之最終圓桌會議上完整說明,仍須確定全面脫碳計畫目標與方式,使能更新現行招標程序。至於DRI園區選址以及再氣化船舶供應天然氣等事項,將與地方政府確認相關條件後,再進行協商。
鋼鐵業者亦向部長表達能源成本與廢鋼供應影響產業競爭力至鉅。Urso部長說明政府在歐洲層級支持鋼鐵產業的承諾,以及限制廢鋼出口的努力,包括由義大利主導的兩份非正式文件,一與波蘭共同提出,聚焦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的修訂;另一與法國合作,聚焦鋼鐵產業,並催生「能源密集產業未來聯盟」(Alleanza per il futuro delle industrie energivore),義大利與其他10個歐盟國共同努力修正歐洲法規,強化歐洲鋼鐵業的永續性與競爭力,尤其在美國與其他國家正持續談判所帶來的市場重組,上述目標更顯必要而迫切。
DRI dItalia公司係由義大利投資署(Invitalia)於2022年創立並完全持股的公司,亦係前ILVA營運商Acciaierie dItalia(ADI)的最大股東。(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