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30 06:15:44 黃文章 發佈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12月黃金期貨9月29日收盤上漲46.2美元或1.2%至每盎司3,855.2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因投資者在美國降息預期、潛在政府關門擔憂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的背景下,紛紛湧向避險資產。
美元指數下跌0.2%,12月白銀期貨上漲0.9%至每盎司47.055美元,續創14年來新高。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1月鉑金期貨上漲2.2%至每盎司1,639.2美元,創下12年來新高,12月鈀金期貨下跌0.8%至每盎司1,301美元。
全球最大黃金ETF道富財富黃金指數基金(SPDR Gold Shares, GLD)29日黃金持有量持平為1,005.72公噸,維持在3年以來新高。最大的白銀ETF安碩白銀指數基金(iShares Silver Trust, SLV),白銀持有量持平為15,361.84公噸。
金拓新聞發佈的每週黃金調查顯示,分析師預期本週(9.29~10.3)金價上漲。在參與調查的19位分析師當中,16位分析師(84%)預期金價上漲,沒有分析師預期金價下跌,3位分析師(16%)對金價的看法持中性態度。在265位散戶投資人的線上投票當中,166人(63%)認為黃金價格將上漲,56人(21%)預計價格將下跌,43人(16%)認為金價將繼續盤整。
美國8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2.7%,符合經濟學家的預期。獨立貴金屬交易員黃泰(Tai Wong)表示:「PCE數據符合預期,而個人收入和支出高出預期0.1個百分點,但這些數據不會阻止聯準會在10月會議上謹慎地再進行一次降息。」根據CME FedWatch工具,投資人現在認為10月降息的機率為88%,而12月再次降息的機率為65%。
財經網站《FXStreet》資深分析師德瓦尼·梅塔(Dhwani Mehta)9月25日報告表示,金價創新高之後的回調既體現了技術層面的超買壓力,也反映了市場對聯準會利率政策預期調整後的重新定價。然而,地緣政治風險與結構性需求仍為黃金價格提供了強勁的下方支撐。金價走勢處於一個政策預期與避險需求博弈的局面。
聯準會的利率政策是主導黃金中短期走勢的關鍵因素。近期多位聯準會官員發表謹慎言論,導致市場對今年降息幅度的押注縮減,目前僅計入43個基點的寬鬆,低於年中時市場普遍預期的兩次降息。從資產配置角度看,當美元走強且美債殖利率維持高位,黃金作為無息資產的相對吸引力會下降,這也是金價回調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技術面來看,黃金價格在短期內明顯超買,這意味著市場短線漲幅過快,存在技術性回調的壓力。若回調進一步擴大,3,700美元將是首個支撐位。不過,技術回調並不等於趨勢反轉,因為在宏觀與地緣政治因素的支撐下,黃金仍可能保持中長期的上升格局。
地緣政治風險為黃金價格提供了強大支撐。俄烏戰爭持續延燒,近期更有北約成員國指控俄羅斯侵犯領空,這些事件使市場避險需求高企。歷史經驗表明,當地緣政治衝突擴散或升級時,黃金往往能吸引資金流入,作為「戰爭保險資產」。值得注意的是,這類風險具有不確定性與持續性,很難在短期內消退,這將為黃金中長期上行提供支撐。
未來幾日的美國經濟數據與聯準會官員講話將成為市場新的交易觸發點。若數據顯示通膨壓力持續,將加大聯準會延後降息的可能性,這對黃金不利;反之,若經濟數據顯示需求降溫,將重新燃起市場對降息的押注,為黃金帶來新的上行動能。
市場等待週五公布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報告,這是聯準會偏好的通膨衡量指標。根據路透社的調查,預期八月份PCE將月增0.3%,年增2.7%。量化商品研究(Quantitative Commodity Research)分析師彼得·費爾蒂格(Peter Fertig)表示:「如果經濟數據符合市場預期,將至少表明市場正走在聯準會放鬆利率的正確軌道上,這會為黃金提供支撐。」
報告指出,當前多數投資者仍將黃金視為強勢資產,但其交易邏輯已從單純的「利率驅動」轉向「利率與避險共振」。這意味著,即便美元走強,黃金未必必然下跌,因為避險資金的流入能部分抵消利率的不利影響。
黃金的中長期基本面仍然穩固。各國央行在多元化儲備的背景下,仍持續增加黃金購買,這為黃金價格提供了結構性支撐。與此同時,通膨風險、全球債務高企與地緣衝突,均可能成為推升黃金需求的中長期因素。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9月26日報告顯示,截至9月23日,資金管理機構(主要為避險基金)以及其他大額交易人所持有的紐約黃金期貨投機淨多單較前週增加0.1%至266,749口,創下7個月新高。白銀期貨投機淨多單較前週增加1.4%至52,276口。期銅投機淨多單較前週減少0.4%至30,230口。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COMEX)12月期銅9月29日收盤上漲2.9%至每磅4.9110美元。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