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證券:台股類股良性輪動,有利後續表現
【昨日盤勢】:
受前一日道瓊指數上漲的激勵,昨日台股上漲36點以17201點開出後,早盤由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南亞科等電子權值股發動,加上陽明、長榮、華航、長榮航等航運航空股續強,指數一度攻抵17300點之上;然而富邦金等金融股走弱,加上電子股成交比重仍低於五成,無力拉抬指數持續向上攻堅,終場上漲81點,以17246點作收,成交量為4932億元。觀察盤面變化,三大類股漲跌互見,其中電子及傳產分別上漲0.51%及0.69%,金融下跌0.34%。在次族群部份,以造紙、運輸及玻璃陶瓷走勢較強,分別上漲7.31%、4.15%及3.3%。
【資金動向】:
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24.75億元。其中外資買超81.55億元,投信買超7.66億元,自營商買超35.6億元。外資買超前五大為聯電、長榮、華航、華邦電、陽明;賣超前五大為中鋼、友達、中纖、東和鋼鐵、中石化。投信買超前五大為聯電、晶相光、長榮、亞泥、台泥;賣超前五大為友達、群創、中鋼、中鴻、台玻。資券變化方面,融資增54.6億元,融資餘額為2459.58億元,融券增0.87萬張,融券餘額為55.95萬張。外資台指期部位,空單增加482口,淨空單部位24980口。借券賣出金額為54億元。類股成交比重:電子42.69%、傳產55.54%、金融1.77%。
【今日盤勢分析】:
全國實施三級警戒,每日確診新增人數已逐漸受到控制,市場對於疫情利空淡化;加上政府擴大紓困,對於台股更是基本面利多。考量歐美景氣復甦確立,美國擴大基建計畫,加上FED重申寬鬆立場,市場資金對風險性資產偏好再度提升,有利台股表現。對台股後市分析如如下: 第一、全國延長三級防疫警戒,對國內產業及個人造成嚴重經濟衝擊,政府擴大紓困4.0方案,提高特別預算上限至8400億元,其中包括對弱勢族群、自營作業者、農、漁民、遊覽車、計程車駕駛等個人提供紓困金的協助。其次、加強對產業支持措施,聚焦協助受疫情而暫停營業場所及相關受影響產業,給予相關營運資金及薪資補貼。最後加碼對產業紓困貸款,幫助企業度過難關。 第二、穆迪於周三(2)舉辦亞太區經濟展望會,會中提到歐美地區經濟今年以來持續復甦腳步,亞太區經濟將將受惠於出口貿易,其中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需求強勁,讓台灣成為亞太地區最早復甦的經濟體之一。雖然目前陷入新一波疫情的干擾,但穆迪仍維持對台灣經濟預測的正面看法,預估20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達5.8%。台灣經濟基本面展望無虞,有助台股維持多方走勢。 第三、台股自5/18以來沿五日均線往上墊高,站回萬七關卡及各期均線之上,並收復5/11的長黑K上緣壓力,目前五日、十日及月均線等短天期均線皆已開始走揚,加上KD指標黃金交叉向上呈現高檔鈍化,技術面轉為正向,且外資回補買超台股,融資餘額未有大幅增加,籌碼沉澱穩定,類股良性輪動,有利台股後續表現。 第四、盤面焦點觀察。ABF載板持續緊缺,訂單已排到第四季,此外,資料中心開始進入復甦階段,下半年強於上半年,將帶動高層數及大面積的ABF載板需求,且明年開始資料中心新平台將導入多晶片封裝,產業成長趨勢明確,可留意欣興、景碩、南電等後續股價表現。
【投資策略】:
指數持續盤堅走揚,且成交量溫和放大,呈現量增價揚的多方格局。考量疫情漸受到控制,台灣開始施打疫苗,且政府推動紓困4.0方案,以及缺水危機緩解,內需動能可望轉佳。加上上市櫃公司第二季獲利持續成長,五月電子股營收利多可期。建議可逢低擇優布局,選股以高殖利率概念股及業績題材股為主,如IC載板、Server供應鏈、新能源車、紡織、航運及金融等族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