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03 05:24:19 陳怡潔 發佈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昨(2)日表示,隨著環境變遷,保險公司的保單設計必須符合與時俱進、精算公平、可持續性等三大原則;銀行不會推出30年利率不變的定存,但壽險業卻有保證20、30年固定利率的保單,這可能影響業者經營的可持續性;因此,金管會正在研議,未來的長期保單設計可朝「去長期保證化」設計,這並非「去長期保障化」,而是希望建立市場公平機制,在新的長期保單中設計因應環境變化可調整保費的條款。
彭金隆2日親自主持中秋前夕的金管會例行記者會,媒體問及近期的醫療險漲價爭議和在宅醫療保險議題,其回應,台灣的醫療照護型態正出現新趨勢,過去要住院、但現在部分情況可採用在宅照護;而保險商品的設計必須因應環境變化、回應社會的需求。保險商品必須遵照三大原則,一是與時俱進,因應環境與需求演變不斷創新;二是精算公平原則,保險費率與風險需達到衡平;三是具可持續性,透過完善風險控管,確保市場長期穩健經營。
他進一步指出,銀行不會推出30年利率不變的定存,但壽險業卻有保證20、30年固定利率的保單,這可能影響業者經營的可持續性;保險商品可以走向「去長期保證化」設計,這並非「去長期保障化」,而是希望建立市場公平機制,在新的長期保單中設計因應環境變化可調整保費的條款;因為隨環境變遷,死亡率、罹病率、費用率等都可能產生結構性改變,金管會已請保發中心研議,在未來新的保單中可能可以設定可調整費率的條款,但調整費用不一定是往上調、也可能往下調,希望兼顧保障消費者及市場健全發展;而若在未來的新保單中加入這樣的條款,也不會溯及既往、影響過去的保單。
另外,針對壽險業者希望改變會計原則,壽險公會已成立外匯專案小組蒐集業者意見,將與會計師公會協商,討論能否在匯率議題上採取減輕壽險業避險成本負擔的方式;對此,彭金隆表示,壽險業者的損益就像一個人的體溫,一下子40度,但一下子又35度,這種情況下要檢討的應該是溫度計;去(2024)年壽險業獲利才創造史上次高,但才沒幾個月,今年就因匯率議題而成為過街老鼠,因此,會計原則如何更公允的表達、是否可以不採用其他產業使用的一般性會計原則,他認為是可以討論的專業問題。
至於金管會是否會針對壽險業幣別錯配議題祭出誘因讓業者去改變,彭金隆回應,預計很快就會公布保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細部實施規劃,過去壽險業因歷史因素,出現幣別、資產負債不匹配的問題,但未來會在新的資本制度下,思考如何引導壽險業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