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15 09:01:37 林昕潔 發佈

台灣紡織業今(2025)年面臨台幣升值、美國加徵關稅、油價下滑拖累上游化纖材料價格等逆風,展望明年,產業界普遍認為,景氣變數仍存在,加上對等關稅後,運動、戶外服飾品牌廠多提高售價因應成本增加,恐使後續通膨問題加劇,整體來看,明年的終端消費力道變化,將是營運最大變數,近期則須密切觀察年底歐美節慶銷售,將成明年紡織景氣風向球。
儒鴻(1476)董事長王樹文表示,Q4看起來較有「挑戰」,主要需觀察今年底節慶銷售狀況;因關稅導致品牌調高售價的影響,預估會落在Q4,後續須觀察通膨對民眾購買力造成的影響。
王樹文坦言,近期去美國一趟,已感受到當地物價飛漲,後續美國通膨若加劇,消費者往往會延後非必需品支出,或許車、房首當其衝,服飾類需求屬民生仍具剛性,只是高價品牌可能面臨消費轉移,這將影響通路端的銷售力道,也左右下游接單節奏。
平織布大廠福懋(1434)總經理李敏章也表示,對等關稅政策的影響,不少經濟學家都認為會在明年發酵,目前大型品牌都將先觀察歐美年末消費狀況,對明年下單較保守。
紡織產業近年多呈現上瘦下肥,上游化纖廠面臨大陸龐大產能低價競爭,營運壓力沉重,不過,包含新纖(1409)、力麗(1444)集團、集盛(1455)等公司高層皆認為,目前已是谷底,產業最壞就這樣,後續等待機會到來,而創新研發仍是主軸;下游成衣廠則多擁重要客戶利基,維持穩健營運,不過,成衣廠今年也受到關稅、匯率重擊,營運降溫;至於中游織布廠瞄準品牌客戶,營運各有表現,不過這兩年也開始感受到大陸同業擴張的壓力。
李敏章表示,大陸的平織布廠商以前不做品牌,但現在他們在國內經營一段時間之後,也陸續嘗試到國外,跟台商搶品牌供應鏈的生意,這一兩年來,這狀況變得比較明顯,且搶單手法就是用「殺價」;李敏章分析,目前陸廠的品質穩定性仍待提升,使國際大型品牌廠初期會對中國業者保持觀望,但等紅鏈在管理和技術上成熟後,對台鏈的威脅會開始真正加重。
(圖: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