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萊茵金屬布局電子燃料,強化軍事能源自主
德國萊茵金屬布局電子燃料 強化軍事能源自主
德國軍工巨頭萊茵金屬(Rheinmetall)計劃大規模推動電子燃料(E-Fuels)生產,其主要動機並非氣候保護,而是出於對俄羅斯潛在威脅的戰略防備,旨在強化能源自主與軍事部署能力。該公司強調,電子燃料可由再生能源於本地生產,無須依賴外部電網或國際石油市場,具備高度戰略自主性。計畫負責人Britzen引述北約研究指出,俄羅斯可能在5年內對歐洲發動戰爭,德國須預作準備。
萊茵金屬計畫在歐洲興建數百座電子燃料生產設施,年產量可達2050萬噸,透過風力與太陽能轉化為可直接替代傳統柴油、煤油的綠色燃料。每座設施預估年產5000至7000噸,生產流程包括以綠電進行水電解產生氫氣,進而合成為電子燃料。
2023年,德國聯邦國防軍排放達950萬噸二氧化碳,軍方已成為主要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專家指出,對於如坦克等重型軍用裝備而言,電子燃料是目前唯一可在維持作戰效能下達成氣候中和的可行方案,對實現2045年淨零排放目標至關重要。
儘管電子燃料目前仍面臨成本高、能效低的挑戰,Britzen認為,若由政府主導投資並推動產業規模化,將有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供應量。她並透露,公司已與瑞士、奧地利、義大利與西班牙等國軍方展開初步接觸,並於去年啟動與德國國防部的對話,為未來深化戰略合作鋪路。(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