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04 08:32:24 黃文章 發佈
世界黃金協會(WGC)亞太區資深研究主管瑪麗莎·薩利姆(Marissa Salim)9月3日報告表示:「全球央行在7月的黃金淨購買量為10公噸,與前幾個月相比屬於中等淨配置。儘管淨購買速度放緩,但即便在目前價格區間,央行仍然是黃金的淨買家。」報告指出,由於價格持續高企可能抑制了需求,導致央行在7月份放緩了黃金購買。
報告表示:「哈薩克國家銀行增加了3公噸,使其今年迄今的黃金增持總量達到25公噸——在報告的央行黃金購買中排名第三,僅次於波蘭和阿塞拜疆。土耳其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以及捷克國家銀行各增持2噸黃金。」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央行在7月仍持續逐步買入。
報告指出:「這三家央行的黃金需求持續,增持節奏雖為逐步但穩定。自2023年6月以來,土耳其已連續26個月為淨買家;捷克國家銀行自2023年3月起已連續29個月購買黃金。中國人民銀行則連續第九個月買入黃金,期間累計購買36公噸。」
波蘭國家銀行仍是2025年迄今黃金淨買入最多的央行,年內購買量達67公噸,但自5月以來幾乎未再增購黃金。報告也指出,烏干達銀行宣布了一項為期兩到三年的試點計劃,從手工礦工處購買國產黃金,「旨在建立官方儲備並降低對傳統外國資產的依賴。」此舉緊隨該行於2024年8月宣布將開始購買國產黃金之後。
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7月,該行黃金儲備較前月增加6萬盎司或1.87公噸,達到7,396萬盎司或2,300.4公噸,為連續第9個月增持黃金(累計購入36.08公噸),黃金儲備佔外匯儲備總量的7.4%。
《金融快報》(Financial Express)報導,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黃金的持有量已首次自1996年以來超過美國國債,這標誌著其外匯資產配置出現重大轉變。目前,黃金已成為央行第二大外匯儲備資產,佔比達20%,超越歐元的16%,僅次於美元的46%。
生長資本(Crescat Capital)宏觀策略師塔維·科斯塔(Tavi Costa)指出:「這可能是近代史上最重大的全球再平衡之一的開始。」過去三年,央行購金每年都超過1,000公噸,這與前十年平均每年僅400–500公噸的購金相比,顯示出巨大增長。
貴金屬研究機構金屬聚焦公司(Metals Focus)預估,2025年央行全年購金將減少約8%,但仍將達到1,000公噸左右。相比2022年為1,082公噸,2023年為1,037公噸,2024年為創紀錄的1,180公噸。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