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8-12 12:27:01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英特爾(Intel Corp.)前執行長兼董事長Craig Barrett建議,向輝達(Nvidia Corp.)、蘋果(Apple Inc.)等大客戶尋求400億美元投資,才是拯救公司和美國先進晶片製造能力的正確解方。
Tom`s Hardware 11日報導,Barrett在Fortune撰文指出,英特爾仍是美國唯一能在先進製程跟台積電(2330)抗衡的企業,惟因缺少足夠資金,無法將產能擴充並現代化。
Barrett認為,光靠美國政府的晶片法(CHIPS Act)補貼款難以彌補資金缺口,由英特爾自家客戶提供資金,才是最實際的做法。他提議,包括蘋果、谷歌(Google)及輝達等英特爾前八大客戶,可各自貢獻50億美元,交換美國本土穩定供應的保證、以及對亞洲競爭對手的價格議價優勢。
Barrett直指,台積電及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都不打算把最先進製程輸入美國,這對仰賴進口晶片的美國科技業者來說,將構成長期風險。他寫道,「客戶是提供現金的唯一管道」,若想在製程取得領先,需在市場需求出現的前幾年就積極投資。
Barrett並抨擊英特爾當前領導層因客戶未下單而不願投資14A製程的做法,稱這麼做「簡直是笑話」,警告英特爾恐因此永遠落後競爭對手。
Barrett的計畫建立於兩大方向:一、立即投資高數值孔徑(High-NA)極紫外光(EUV)微影設備、晶背供電(backside power delivery)等關鍵技術;二、美國政府對進口的先進晶片課徵關稅、藉此刺激本土需求。他反對英特爾將設計與製造部門分拆的看法,認為核心問題在於資本不足、而非組織結構。
英特爾曾在7月24日透露,次世代14A製程若無法爭取到外部客戶將考慮喊卡、並保留選用外部晶圓代工廠商的可能性。另外,雖然英特爾仍在評估將Intel 14A用於未來自家產品的可行性,並計劃推出首款採用Intel 14A製程的產品,但公司仍保留未來將效能要求高於18A、18A-P製程的產品,轉而委託外部晶圓代工的選項。
市場先前曾謠傳,英特爾新任執行長陳立武(Lip-Bu Tan)為了爭取大客戶青睞,考慮停止對外銷售18A製程、轉而聚焦14A,而因此認列的資產減損可能多達數十億美元。
(圖片來源:英特爾)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