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30 09:35:06 新聞中心 發佈
台泥(1101)董事長張安平27日出席台泥再生資源利用中心開幕儀式時表示,財政部自7月底開始對越南卜特蘭水泥課徵反傾銷稅,但是只對單一國家課稅難以完全解決問題,因今年1-8月印尼進口水泥與熟料量與去年同期成長54%,顯示進口來源出現「移轉效應」,呼籲政府應制定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張安平指出,台灣本土產能足以應對國內需求,但東南亞進口高碳排水泥每噸便宜500-700元,且未來課徵碳費後其價格優勢將會繼續擴大,恐將對本土產業鏈與就業造成衝擊。
此外,印尼及越南都有過剩產能向外傾銷的趨勢,根據中國水泥網報導,印尼水泥市場涵蓋中國海螺水泥投資的900萬噸,以及紅獅水泥700萬噸的產能。而今年水泥公會爭取到對越南卜特蘭水泥課徵反傾銷稅,觀察今年前8月台灣進口水泥與熟料量,相較去年同期,越南下降10%,但是印尼卻成長54%,顯示7月底政府對越南課徵反傾銷稅後,出現了「移轉效應」。
張安平認為,只對單一國家課稅難以完全解決問題,因台灣是全球少數進口水泥零關稅的國家,且國內業者必須繳納碳費,進口水泥卻沒碳費負擔,進口的碳都算在台灣,但出口產品卻要照繳碳費,這是嚴重的不公平。
張安平表示,依照《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公共工程使用的水泥必須符合「同一工程應使用相同產地水泥」要求,以確保品質一致與工程安全,台泥的水泥可做到追溯來源,完全符合規範,相較之下,進口水泥來源混雜,缺乏追溯機制,卻仍大量流入市場。
張安平指出,目前進口水泥幾乎是以噸裝形式供應混凝土廠,卸料操作過程中,容易產生粉塵,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政府若未加強檢驗與管理,恐使進口水泥在品質控管與環境保護上形成漏洞,導致本土業者承擔不公平競爭。
台泥強調,當全球主要國家都在考量並實施「對等關稅」以確保公平貿易環境時,台灣卻仍維持零關稅,形同單方面門戶大開;唯有讓所有產品都負擔一樣的碳成本,本土企業在循環經濟與低碳技術上的努力才有意義。為此,台泥呼籲政府應立即要求進口水泥熟料揭露碳排,並研議收取碳代金或制定台版CBAM,讓本土產業的努力不致於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