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1-04-19 08:57:3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美方最近動作頻頻,專家認為台積電(2330)如今面臨選邊壓力,可能朝美國靠攏。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報導,華盛頓郵報近來直指,中國業者飛騰信息技術公司(Phytium Technology)打造的超級電腦,被用來測試解放軍的高超音速飛彈,而這些電腦內建的是台積電代工晶片。台灣經濟部長王美花隨即否認台積電及飛騰供應商世芯-KY(3661)間接支持了中國軍方發展。美國商務部上週則將飛騰及另外六家中國超級電腦廠商列入「實體清單」,禁止美國業者在未取得特殊執照的情況下供應這些中國廠商。美國規範雖不適用海外企業,但台積電、世芯已暫停出貨飛騰。
顧問機構Eurasia Group分析師Paul Triolo指出,華盛頓的做法,顯示美方已開始對台灣、台積電施壓,要求支持美國供應鏈而非中國。他並指出,美方也決意挑戰台積電過去採取的中立立場,以及「作所有人的晶圓代工廠」的經營策略。美國去(2020)年對台積電的營收佔比超過60%、中國則僅20%。不過,中國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半導體市場,Triolo說,當地打造先進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科技業者,是台積電先進製程的重要成長動力。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主任Su Tzu-yun認為,中、台關係近來益發緊張,意味著台灣科技業者別無選擇,只能站在美國這一邊。他說,台灣與美國有共同的國安利益,也擁有同樣的自由民主價值。
中美若不想依賴台灣半導體得付高昂代價
日經亞洲評論、日本時報4月14日報導,據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SIA)4月估算,若台灣半導體產業停擺一年,恐令全球電子產業損失4,900億美元的年營收。根據英國研究機構Omdia統計,2020年全球電子業總營收為2.4兆美元,SIA估算的數字約佔其中20%。集邦科技統計顯示,台灣控制約64%的晶圓代工市場,台積電(2330)就握有當中過半市佔。
SIA報告指出,美國得花費3,500-4,200億美元,才能打造能夠自給自足的半導體供應鏈,相較之下中國則須投資1,750-2,500億美元。倘若這些成本全都轉嫁給客戶,則晶片價格平均可能上揚35~65%。不只如此,等到熱絡的需求降回正常水位,業界也恐面臨供給過剩問題,可能蒙受比當前晶片短缺更為嚴重的傷害。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於3月31日揭露2.25兆美元基礎建設計畫,提議國會撥出500億美元、補貼美國半導體產業的製造與晶片研發。華爾街日報、Seeking Alpha報導,拜登政府提議投資美國半導體生產獎勵以及研發設計,當中包括打造一座「國家半導體科技中心」(National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Center)。拜登打算將企業稅率從原本的21%調高至28%、對企業留在海外的盈餘加徵稅負,作為支應基礎建設計畫15年內的資金來源。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