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歐洲生技公司上半年募集112億美元創投資金,明顯放緩
美生技業風光不再 創投興趣減弱
根據矽谷銀行,上半年美國和歐洲的生技公司共募集112 億美元創投資金。相較去年這些新創公司共籌得 286 億美元資金(2023 年籌得 191 億美元),速度明顯放緩,關稅、FDA裁員等總體因素的變化,使得投資人在各方面都變得更謹慎。
此外,生技股今年亦表現不佳。根據矽谷銀行資料,上半年全球共有 9 家生技公司上市,較 2024 年 23 家生技公司上市的速度慢。由於公開市場對早期階段的生技公司態度冷淡,立志上市的新創公司需要將藥物推進臨床試驗階段。因此,創投家更傾向已經達到這個里程碑的公司。
根據投資銀行 William Blair 資料,上半年有 62% 的生技創投輪次是針對臨床階段的公司,高於去年全年的 53%。然而生技領域的併購活動則展現出穩健的趨勢。根據滙豐創新銀行資料,今年上半年已有 8 筆針對創投支持的生技公司的併購交易,與去年全年的 17 筆相當。頂尖製藥商正競相收購最好的生技新創公司。
合作雖然可帶來豐厚的報酬,但也會耗費新創公司的時間與精力,並迫使其在合作與自身藥物開發間取得平衡。另一方面,與大型製藥商的合作也能為新創公司在更廣泛的市場上帶來認可。然而大型製藥公司能接受的合作夥伴數量有限,因為他們需要時間來談判和審核,因此合作案的數量不太可能會大幅增加,只有更多的合作案可供頂級製藥商挑選。(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