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10 18:40:47 黃立安 發佈
2025年SEMICON Taiwan首日的大師論壇集結歐洲半導體三大廠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與博世(Bosch)高層同台,從不同角度剖析AI帶來的半導體發展商機。三大廠不約而同地指出,AI將推動半導體市場進入爆發期,但也伴隨能源消耗、運算架構與成本壓力。在應用領域,則均提及電動化與自駕技術正快速拉高運算需求,且車用半導體的比重不斷增加,使汽車成為AI落地與產業成長重要應用場景。
英飛凌執行長Jochen Hanebeck表示,「沒有電力就沒有AI。」他指出,AI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與規模蓬勃發展,從雲端資料中心到自駕車、機器人等實體應用,均仰賴龐大的電力支持。然而爆炸性的成長帶來了龐大的電力挑戰,因此從電池系統、儲能系統到固態變壓器、資料中心的供電架構都必須重新設計。
Hanebeck指出,伺服器機櫃的耗電量正急遽上升,兩年前每櫃大約60kW,未來兩年將達到500kW,2030年甚至可能達1MW。為此必須提升能源效率,例如採用寬能隙半導體材料,減少從電網到處理器的損耗,同時也要重新思考供電架構,因為資料中心要能因應多個GPU的演進,才能確保投資回報。
舉例而言,傳統機櫃不到250kW已經需要水冷,但未來500kW的架構會需要分開的電力櫃與三相電源,到1MW時則需要導入800V的高壓直流供電,以降低電流與損耗。他透露,此項新架構與NVIDIA合作定義,預期將成為產業標準,以目標設想的架構演進,時間點分別是2025年、2027年再到2029年。
恩智浦執行長Kurt Sievers則將焦點放在邊緣運算的發展,他表示,半導體市場正朝向2030年年度規模達1.3兆美元的方向前進,推動這波浪潮的核心動能正是AI,現今AI主要於資料中心蓬勃發展,但後續將會由邊緣AI所補充,而不是取代。
Sievers認為,AI從過去的感知AI、生成式AI,再到下階段進入代理AI,也就是具備感知、生成、學習並能採取行動的系統,AI將全面進入人類的物理世界,無論是自駕車、工廠機器人或智慧建築,都將透過邊緣AI實現即時反應。他強調,驅動邊緣AI發展的原因包括對頻寬要求、延遲時間、能源效率及資安風險,因此邊緣運算將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
NXP正積極布局系統解決方案,整合硬體、軟體與資安防護,並透過收購TTTech Auto、Aviva與Kinara等新創補強技術能量。Sievers透露,過去幾天在台灣與ODM廠會面,對於台灣在軟體定義汽車領域的進展感到驚艷,台灣已領先全球許多地區,將為AI應用在汽車帶來更大機會。
針對汽車發展,博世半導體策略副總裁Stefan Joeres表示,半導體公司應重視汽車產業發展,理由包括汽車仍是全球成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半導體含量不斷增加;其次是汽車是相對穩定的市場,全球對移動性的需求持續上升,預期未來十年汽車半導體將維持雙位數成長。
Joeres表示,隨著電動化與自動駕駛普及,汽車對能源效率的要求大幅提高,否則將直接影響續航力。他指出,博世正透過次世代功率元件與感測器降低能耗,每一代產品皆能實現約20%的功耗下降。例如最新一代毫米波雷達平台,在相同功耗下可提供2.5倍運算效能,並支援AI演算法,來應對複雜的城市駕駛場景。
從產業需求來看,Joeres指出,光是攝影機推論就極其龐大。若每輛車10顆攝影機、每天駕駛1小時,全球僅新增車輛就可能每天產生260兆次推論,凸顯AI在汽車上的龐大運算需求,也意味著必須持續提升效能、降低能耗與成本。
三家半導體大廠的看法雖各有側重,但卻也都點出AI時代半導體產業的核心課題,在於能源效率、運算架構與智慧應用。英飛凌提醒業界必須正視電力基礎建設的極限,NXP則指出邊緣AI將是AI真正進入人類世界的關鍵,而博世則展示汽車作為半導體需求最大驅動力之一的潛力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