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09 09:08:08 黃文章 發佈
《紐約時報》報導,當金價首次突破每盎司4,000美元的歷史高位時,這不僅是一個金融數據上的里程碑,更是全球市場情緒與經濟結構轉變的深層反映。黃金之所以能在2025年這個充滿政治與經濟不確定性的年份中脫穎而出,背後代表了投資者對現行貨幣體系、金融穩定性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的全面重新評估。道富投資管理(State Street Investment Management)報告指出:「勞動市場疲軟增加了經濟衰退的風險,這支撐了配置黃金的理由。」
首先,黃金再度成為全球避險首選,表明投資者對美元資產與美國金融體系的信心正在削弱。聯準會持續降息已造成美元疲軟,美元今年以來貶值約10%,而這種趨勢降低了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更深層的問題在於,美國龐大的財政赤字與債務規模不斷膨脹,導致其信用評級被穆迪下調。當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信用開始動搖時,黃金作為「無主權貨幣」的優勢便再次顯現。投資者轉向黃金,不只是為了短期避險,而是出於對整個美元體系長期穩定性的懷疑。
其次,政治不確定性成為金價飆升的直接催化劑。美國政府關門使得官方經濟數據中斷,市場失去指標性資訊來源,進一步加劇了對經濟前景的迷茫。勞動市場疲軟的跡象也令投資者擔心經濟衰退或滯脹的風險上升。這樣的背景與1979年黃金暴漲時的環境頗為相似——當時美國面臨高通膨、美元貶值及中東危機,金價在一年內翻倍。如今,儘管表面上全球股市屢創新高,但這種繁榮的背後,卻掩蓋著資金急速尋求避險的深層焦慮。
再者,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穩定進一步放大了市場的避險需求。日本新任執政黨領袖主張擴大支出與寬鬆政策,使日圓失去避險光環;法國總理的突發辭職則重挫歐元信心。當傳統避險貨幣如美元、日圓、歐元皆出現動搖時,黃金便成為「最後的信仰資產」。這種資金轉移不僅體現在個人與機構投資者的行為上,也出現在各國央行層面。央行自數年前開始減少美元資產持倉、增加黃金儲備,而私人投資者的大舉進場則令這一趨勢加速擴散。
黃金的上漲還反映了市場對未來利率與通膨走勢的預期變化。聯準會降息意味著實質利率下滑,使得不孳息資產如黃金的吸引力大增。而在通膨風險依舊存在的情況下,黃金被視為對抗貨幣購買力下滑的天然屏障。正因如此,黃金不僅是「避險工具」,更逐漸被重新定義為一種「戰略性儲備資產」。斯普羅特(Sprott)管理合夥人麥金泰爾(Ryan McIntyre)指出,黃金正成為主權國家與金融機構用以分散風險的核心配置之一。這種觀念的轉變意味著黃金的需求將具有長期結構性支撐,而非短期投機性上漲。
報導指出,黃金的歷史性上漲不僅是經濟指標的變化,更是一場金融秩序的心理戰。它反映出全球市場對美元霸權、央行貨幣政策與地緣政治穩定的重新審視。未來若聯準會持續降息、美國財政問題未解、全球政治動盪難平,金價仍可能保持在高位甚至再創新高。從避險資產到戰略儲備,黃金正在重塑自身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角色,其象徵的不只是「恐懼的價值」,更是「信任的缺席」。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