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12 13:56:32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美國政府依據《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又稱晶片法、CHIPS Act)所共同資助的許多晶圓廠雖已經動工、或即將擴產,但依舊有部分設施因為環保法規和當地居民抗議,至今還無動靜,美國讓晶片再次偉大(MAGA)的夢想遇到難題。分析顯示,美光(Micron)、艾克爾(Amkor)、SK海力士(SK hynix)位於美國的廠房因為工程延宕,每天都得賠上不少成本。
晶片顧問機構SemiAnalysis 11日透過社交平台X指出,美國通過晶片法、承諾要提撥520億美元振興本土半導體供應鏈後已過了三年,但紐約州克萊鎮(Clay)的廠址卻仍空空如也,僅插著「即將開工」的看板。
美光、艾克爾及SK海力士深陷長達兩年的許可流程,當地居民更紛紛抗議、要求「別蓋在我家後院」(NIMBY,指反對在自家附近興建會帶來風險和成本的公共嫌惡設施)。相較之下,亞洲廠址卻能在數週內開始進行混凝土的灌漿施作。
SemiAnalysis研究發現,一座價值200億美元的廠房只要工程延宕一天,就得燒掉500萬美元。官僚程序(而非微影技術)成為拖慢進度的最新殺手。
美光價值1,000億美元的紐約克萊晶圓廠興建計畫,進度再次延宕。環保影響評估報告剛被推遲,公眾評論期如今延長至8月份。在附近居民簽署同意書前,廠房不得破土動工。
艾克爾位於亞歷桑納州的20億美元先進封裝園區面臨嚴重抗議,Vistancia社區居民威脅提告,並以水資源及交通有疑慮為由要求廠房遷址。Tom`s Hardware報導,艾克爾亞利桑那州廠對蘋果(Apple Inc.)等企業的美國半導體供應鏈至關重要。然而,由於抗議不斷,這座廠房能否如期於2027年上線仍有待觀察。
另外,SK海力士價值39億美元的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廠,本是關鍵AI零件回流本土生產的標誌,如今也差點胎死腹中。當地居民不滿住家附近121英畝的土地被劃為廠區,在印第安那州西拉法葉(West Lafayette)市政廳進行長達7小時的激烈辯論後,才勉強同意通過土地重劃案。
SemiAnalysis直指,美國智庫「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的研究報告《No Permits, No Fabs》已然點出重點:廠房許可速度現已成為了戰略優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