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經濟分析師表示,星國政府刻正展開的「經濟策略檢討」複雜度更高、工作更艱鉅
一、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8月6日報導指出,在美國對等關稅下,全球貿易大洗牌,使星國經濟前景面臨更嚴峻挑戰,因此,領導「新加坡經濟韌性小組」的星國副總理兼貿工部(MTI)部長顏金勇於8月4日宣布成立5個「經濟策略檢討委員會」,以制定長遠的經濟發展藍圖。
二、新加坡經濟分析師表示,新加坡目前所展開的「經濟策略檢討」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與「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期」及「2017年未來經濟委員會(CFE)報告」相比,複雜度更高,工作更艱鉅,反映星國政府將眼前情勢視為危機因應。
三、新加坡大華銀行(UOB)研究主管全德健指出,上述「經濟策略檢討」非比尋常,是在全球經濟局勢歷經深刻結構轉變下展開,遠較以往復雜。目前的「經濟策略檢討」須因應全球經濟秩序的「體制性轉變」,包括全球貿易體系的碎片化、科技顛覆、綠色轉型及多極化世界秩序的加速形成。倘星國未及時做好準備,可能對就業、產業及國家競爭力造成實質衝擊。
四、全德健表示,中、美兩國對峙不僅是政治博弈,更涉及深層的產業脫鉤及制度分化,上述檢討須是一場「全國層面的預備戰」。扶持中小企業及強化新創生態系統且培育創業精神尤其重要。新加坡企業倘能培育為「本地冠軍」,不但可帶動境內供應鏈發展,亦有助於整體經濟多元化。目前星國面臨的最迫切議題是貿易與投資相關挑戰,尤其是美國提高關稅後帶來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更大的衝擊來自新加坡主要貿易夥伴受累,恐將導致供應鏈運作、投資流動與整體出口機會受限。
五、新加坡華僑銀行(OCBC)經濟分析師林秀心指出,上述「經濟策略檢討」包括人工智慧、全球貿易重組、高齡化與氣候變遷等長期趨勢所帶來的挑戰。在全球不確定因素升溫的背景下,星國須進一步減少對特定市場、國家、供應商或產業(如跨國公司)的過度依賴,並強化本土企業的發展。自新冠疫情以來,「經濟韌性」已成為發展關鍵,意味新加坡須儘可能預先辨別及因應潛在風險,包括關稅等。
六、新加坡社科大學(SUSS)陳奕光副教授認為,上述「經濟策略檢討」反映星國政府對目前環境的關注與重視。自1985年至1986年新加坡首次面對經濟衰退以來,星國政府規劃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特點,即是將每次危機視為轉機。
七、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治理與永續發展研究所所長盧耀群教授指出,上述「經濟策略檢討」既全面且深入,除可即時因應美國對等關稅等風險,亦可建立國家長期韌性。新成立的5個「經濟策略檢討委員會」雖各自聚焦不同領域,議題或許高度重疊,但關鍵在於如何整合及統籌協調。
八、中國銀河證券經濟顧問宋生文指出,新加坡在2016年成立「未來經濟委員會」時,星國正面臨科技轉變、數位化及自動化衝擊,對各產業及就業產生重大影響。目前,科技挑戰仍並未改變之際,新加坡再加上面臨貿易局勢改變的挑戰。(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