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12 11:09:01 記者 林昕潔 報導
面對中美貿易戰、大陸產能外溢等變局,南亞(1303)從去年起積極推動四個轉型及三個發展方向做為行動方針,董事長吳嘉昭強調,觀察近年來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可以歸納出三個發展方向、包含:生技與醫療、低碳與綠色產品、高階電子材料;而結合前述產業趨勢,公司深化四個轉型佈局,包含:產品轉型、事業轉型、低碳轉型均屬於產業轉型,而第四項數位轉型,在建立及優化公司紥實而有效率的經營基礎。
吳嘉昭強調,針對四大轉型計畫,大約將投資226億元左右,預計未來可替南亞營業額增加425億元、利益額方面有望增加28億元,推動公司長期成長動能。
其中,產品轉型方面,南亞已盤點現有產品,汰弱留強,進行產線整併及活化,預計今年底前完成台灣、大陸、美國廠區膠布機產線整併,提升整體開動率,年效益約達4.2億元。麥寮BPA1及BG1產線關廠,設備轉為生產低碳BPA與電池溶劑NMP回收,可創造年產值約4.8億元。此外,積極提升高值化產品占比,拓展產品新用途,例如:PP合成紙開發半導體導線架隔離片,特殊可塑劑用於醫療、電動車充電椿用電纜等。
事業轉型則聚焦發展高階產品,包含:高階醫材產品,進行中的項目有減白血袋、細胞培養袋、真空採血管以及高階手術用抗沾黏膜,總投資成本11.5億元,預計今年下半年可取得台灣醫材許可證,逐步放量生產、貢獻營收,年產值約14.6億元。此外,高階電子材料,從玻纖絲到樹脂、銅箔、基板、電路板,發展上下游超低介電、超低損耗等產品,應用在5G/6G通訊與AI伺服器等。並開發一系列電子級化學品(雙氧水、氮氣、C12烷等)與半導體用材料(離型膜、PVDF氟系管材等)。
低碳轉型則是發展全聚酯回收,目前已於海內外廠區建置年產能33萬噸的聚酯回收產線(佔總產能16.2%);太陽能發電系統建置已規劃投資30.3億元,於各廠區廠房屋頂建置總容量56,266kW的太陽發電設備,每年可減碳約53,745噸。至2024年底累計已建置15,087kW,目標2030年底全數建置完成。
至於數位轉型則持續推動AI專案,至今年第一季為止,海內外廠區推動之AI專案共928案,預估投資金額8.7億元,預估年效益34.3億元。累計已完成603案,累計投資金額7.5億元,年效益26.1億元。
(圖片來源: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