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1-20 10:43:46 黃立安 發佈
美國正進入電網升級、AI資料中心與再生能源建設的歷史性大擴張期,推升變壓器與開關設備供需缺口持續擴大,「在美製造」更成為當地業者的採購主流。台灣重電族群華城(1519)、中興電(1513)、亞力(1514)、士電(1503)、東元(1504)及大同(2371)紛紛啟動海外布局,不過業者普遍不再依賴過去的單打獨鬥,而是以策略聯盟、在地生產、OEM合作與跨國協作作為搶進美國市場的核心手段。
業界指出,美國政府在《基礎建設法案》(BIL)、 《通膨削減法案》(IRA) 等政策加持下,明確偏好「Made in USA」與「在地供應鏈」。同時美國電網設備交期已普遍拉長至2~4年,公用事業與資料中心客戶不僅追求成本,更重視供應商是否具備當地服務、備品、維修與快速交期能力;若純依賴台灣生產出口,競爭力將明顯受限。因此在美設廠或與美國在地企業結盟,已成台廠無法迴避的關鍵課題。
此外,關稅因素也加速台廠思考在美布局。業界坦言,美國採購端普遍把關稅風險視為供應鏈評估項目之一,若未來政策變動導致重電設備進口成本升高,恐直接影響台廠在美競標的價格競爭力。因此不少重電廠將在美組裝、在地合資、委外OEM或併購美國廠視為提前布局、避開長期關稅不確定性的方式。
華城近兩年陸續取得美國大型資料中心與電力公司變壓器訂單,是最早受惠美國電力擴張浪潮的台廠之一。公司雖暫無在美建廠計畫,但透過強化技術認證、深化與國際系統商合作,以及台中、觀音增設產線來維持交期彈性,成為其布局策略主軸。
中興電則將2024年視為切入北美市場的元年,公司認為北美需求與台灣半導體大廠赴美設廠密切相關。中興電雖表態短期內不在美設廠,但將以OEM模式切入美國市場,並持續在國內擴產,為未來更深度參與北美專案提前備戰。
亞力同樣因為變壓器與配電盤需求與半導體建廠連動度高,目前主要透過與半導體晶圓客戶鏈結逐步切入北美市場,但生產重心仍以台灣為主。
士電面對海外變壓器需求持續攀升,已評估在美設立小型變壓器產線的可能性,目的在於降低關稅、提升交期並貼近客戶需求。公司也積極加大對充電樁、智慧能源設備的美國市場布局,力拚擴大海外營收比重。
大同則明確宣布透過併購或策略投資方式進行美國佈局,並委託國際顧問協助尋找合適標的,盼能以在地製造方式打入美國主流供應鏈。
相較之下,東元已具備實質在美製造優勢,其位於美國德州的東元西屋馬達(TECO Westinghouse)以生產大馬達為主,製造據點多年來深耕當地市場,是台廠中在地化程度最高者。東元看好美國電動車、儲能與資料中心需求將持續成長,未來將以既有產能為基礎,加強與國際企業合作,擴大馬達、電力電子與能源設備布局。
整體來看,美國市場近年來高度重視在地供應鏈深度,也讓台灣重電廠更清楚意識到,單憑產品競爭力難以跨過門檻。無論是東元聯手鴻海(2317)搶攻資料中心,大同尋求併購美國廠,或華城、士電及中興電計畫採OEM、策略合作等方式前進美國,都顯示結盟模式已成台廠共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