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10-28 07:03:21 郭妍希 發佈
投資人期待中美敲定貿易協議,並對本週的重量級科技財報和聯準會(Fed)降息抱持樂觀態度,激勵美國四大指數連續第二個交易日同登歷史收盤新高。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10月27日終場上漲0.71%(337.47點)、收47,544.59點,創歷史收盤新高。那斯達克指數上漲1.86%(432.59點)、收23,637.46點,創歷史收盤新高。標準普爾500指數上漲1.23%(83.47點)、收6,875.16點,創歷史收盤新高。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2.74%(191.04點)、收7,167.98點,創歷史收盤新高。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預定本週四(10月30日)在南韓舉行面對面領袖峰會,針對一份貿易框架敲定協議,屆時美國有望暫緩對中國加徵更為高昂的關稅,而中國也預料會延遲稀土出口管制行動。
中美經貿談判團隊在馬來西亞進行為期兩天的貿易協商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週日(26日)接受CBC節目《Face the Nation》訪問時表示,中國會將範圍擴大的稀土出口授權機制暫緩一年實施,並重新審視這項禁令。另外,中方也會在未來數年重新向美國農民購買大量黃豆。
他說,川普揚言要在11月1日對中國進口品加徵100%關稅,以及中方宣稱要立即啟動全球出口管制這兩項威脅,都已有效獲得解除。先前因中國杯葛而受到重創的美國黃豆農民將「極為滿意這項協議」。
稀土概念股應聲下挫。USA Rare Earth、Trilogy Metals、MP Materials、Energy Fuels聞訊分別重挫8.36%、16.69%、7.4%、10.62%。
這緩解中美貿易戰隱憂。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用來衡量市場恐慌氣氛的波動率指數(VIX)下挫3.54%、收15.79點,創9月26日以來收盤新低。
先前曾因中美關係緊張而走弱的半導體類股聞訊攀高。輝達(Nvidia Corp.)、半導體蝕刻機台製造商科林研發公司(Lam Research Corp.)、晶圓檢測設備製造商科磊(KLA Corporation)、荷蘭半導體設備業龍頭艾司摩爾(ASML Holding N.V.) ADR分別上漲2.81%、3.44%、2.73%、2.6%。
接下來一週會有許多重量級企業公布財報,包括七雄(Magnificent Seven)當中的五雄——Meta Platforms、微軟(Microsoft)、Alphabet、亞馬遜(Amazon.com)及蘋果(Apple)。
這些財報將測試美股這波由AI資本支出與成長前景所帶動的漲勢能否延續下去。Wells Fargo Investment Institute資深全球市場策略師Scott Wren表示,市場期望科技巨擘能確認AI資本支出計畫會如期執行,AI也真能帶來預期中的營收與利潤。
除此之外,開拓重工(Caterpillar)、波音(Boeing)這些工業巨擘也將在本週公布財報。第三季超級財報週進入高峰期。LSEG資料顯示,分析師如今預測標普500企業Q3總體每股盈餘將年增10.4%,優於10月1日當時預估的8.8%。
高通(Qualcomm Inc.) 27日宣布跨入AI晶片領域,發布基於AI200、AI250晶片的加速卡及資料中心機櫃,未來每年都會釋出新一代專為資料中心設計的AI推論解決方案。AI200預計明(2026)年上架,搭載這款晶片的加速卡擁有更高的記憶體容量、可讓企業擴大AI推論能力;AI250則預定2027年推出。AI200、AI250都搭配直接式液冷(direct liquid cooling)技術。
高通聞訊飆漲11.09%、收187.68美元,創2024年7月23日以來收盤新高,漲幅居費半30支成分股之冠。其他AI晶片概念股同步走強。ASIC設計服務巨擘邁威爾(Marvell Technology, Inc.)、半導體矽智財(IP)巨擘安謀(Arm Holdings PLC)分別勁揚5.44%、4.65%,漲幅分居費半30支成分股第二、三名。
投資人期待Fed本週降息。美國勞動統計局(BLS) 24日公布的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月增0.3%、年增3%,分別低於道瓊社調查的經濟學家預估值0.4%、3.1%。排除食物與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則月增0.2%、年增3%,也低於經濟學家預估的0.3%、3.1%。
9月CPI報告是美國政府關門以來唯一公布的官方經濟數據,並未讓期待降息的投資人失望。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 FedWatch工具顯示,聯邦基金期貨投資人27日預測,Fed 10月29日貨幣政策會議有高達97.3%機率降息一碼至3.75~4.00%;12月10日再降一碼至3.50~3.75%的機率也多達95.3%。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