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19 05:24:25 陳怡潔 發佈
中央銀行昨(18)日召開理監事會,即使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喊話「水龍頭開大」,但央行本次仍未鬆綁現行房市管制措施;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附圖)表示,這不敢說是「勇敢的決定」,但是「合理的決定」,目前央行評估房地產的風險還沒有解決,考量金融穩定和資源配置,因而決定不鬆綁;不過,面對房貸排撥、民眾等不到房貸的問題,央行也祭出兩招因應,包括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釋出資金、提供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時的彈性空間,以營造寬鬆的資金環境,且將在今(2025)年第四季對房市管制措施進行總檢討。
行政院已喊話希望房貸水龍頭開大一點,金管會日前也宣布將9月起申辦的新青安房貸排除在銀行法72-2條不動產放款上限的計算範圍之外,但本次理監事會,央行並未做出市場期待的放鬆房市管制決定。對此,楊金龍表示,面對房貸排撥的問題引發民怨,行政院是不得不去處理;院長說水龍頭要開大一點、但要有過濾網;而央行維持管制措施不變化,不敢說是「勇敢的決定」,但是「合理的決定」;央行後續會觀察在新青安排除後,房貸排撥的問題是否解決、以及是否會導致房市往上走;這不是水龍頭已經放開,而是需要更密切關注。
楊金龍進一步表示,央行目前評估房地產的Risk(風險)還沒有解決,風險包含房貸放款集中度太高,會排擠資源而影響其他產業的需要,以及使房價過度上漲而帶來房市泡沫化的金融危機,而選擇性信用管制就是為了避免這樣的風險,且後續觀察的時間恐怕會拉長,央行會密切注意。
對於媒體詢問這是否代表房市管制措施會延長到2026年?楊金龍表示,央行2024年8月對銀行提出的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措施,原本預計是要實行兩年,但後來考量訂為兩年太僵硬、沒有彈性,而改為實行到2025年底,因此,2025年年底會對房市管制措施進行總檢討,房市管制是否會延長的問題要到第四季再回答比較好,希望多給央行一些時間思考、更加深思熟慮。
央行並指出,2025年貸款排撥現象未能有效緩解,主因銀行受理新青安貸款案件尚多;受此影響,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呈緩降。另外,預售屋購屋者,交屋後貸款不足問題,此涉及預售屋買賣契約,應依內政部之預售屋定型化契約辦理;據此規定,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的因素導致貸款不足,差額若超過30%,買賣雙方可解除契約,且賣方不得收取違約金;而央行實行信用管制即屬於不可歸責於雙方的因素。
央行並表示,自2024年實施房市管制措施後,銀行受限貸款成數下降,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房市交易持續降溫,房價漲勢減緩;本國銀行辦理無自用住宅民眾購屋貸款占購置住宅貸款之比率持續上升,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占建築貸款之比率亦持續增加。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2024年6月底之高點37.61%,緩降至2025年8月底之36.71%。
為了解決房貸排撥潮,楊金龍表示,會採取兩項措施因應,一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釋出資金,二是提供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時的彈性空間,以營造寬鬆的資金環境。房貸排隊撥款,主要是因為新青安申貸量大,影響了房貸排撥,但日前金管會已經宣布銀行法72-2條計算排除新青安,應有助緩解民眾申貸排撥現象;而公股銀行未來也可透過多吸收存款來擴大分母,就可增加承做無自用住宅者購屋貸款的空問。
他並指出,整體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已由高點下降,但呈現公股銀行集中度不降反升、其他31家民營銀行集中度下降的情況;因此,他在會中也多次向民營銀行喊話,希望民營銀行可以多承擔一點責任;他強調民營銀行距離72-2條的上限都還有距離,因此仍有房貸承做空間,且民營銀行雖沒有新青安,但仍可透過承做首購、無自用住宅的房貸來協助;央行也會對銀行的自主管控房貸水位措施給予彈性,例如銀行本來訂下的房貸目標為僅承做100億,後來超標達120億元,但若超出的20億元是因放款給首購、無自用住宅者,那央行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