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軒與斯洛伐克Innobat合資在斯國設立電池工廠最新進展。
一、GIB EnergyX Slovakia由中國國軒(Gotion High-Tech)歐洲子公司Gotion EMEA與斯洛伐克Innobat等當地夥伴共同設立,計畫在Nitra省Surany工業區建造大型電池電芯生產基地。依據斯洛伐克國家通訊社(TASR)2025年10月18日報導,GIB EnergyX已於8月起在94公頃土地上進行建廠初期整地與基礎工程,包括土方開挖、周邊臨時道路興建等,同時完成地質與土石探測,訂10月28日舉行開工典禮。本案總投資金額約12億歐元,第一階段規劃年產能10 GWh,預計2026年9月試生產,2027年全面投產。屆時將創造約1,500個工作機會,成為該區最大雇主之一。
二、斯洛伐克長期以來是歐洲汽車製造業重鎮,小客車人均生產量世界第一,有「歐洲底特律」之稱。配合歐盟「Green Deal」與「Battery Regulation」政策,隨著全球汽車產業轉型電動車,斯洛伐克積極尋求在電動車(EV)供應鏈中鞏固其地位,推動在地電池製造,降低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為此,本案斯國總理Robert Fico於2024年10閱率8名內閣閣員訪中,簽署13項合作備忘錄,隨後亦多次指派副總理兼經濟部部長Denisa Sakova訪問中國,造訪國軒安徽總部,以促成促成此投資案。斯國政府大力支持本案之立場綜整如下:
(一) 產業轉型需求:隨著歐盟禁售燃油車時程逼近,斯洛伐克需迅速建立國內電動車電池生產能力,以維持汽車產業競爭力。
(二) 區域發展戰略:廠區位於Nitra省工業走廊(註:鴻海已設廠),鄰近Stellantis及Volkswagen組裝廠,具供應鏈整合潛力。
(三) 就業與教育連結:斯國政府盼透過與大學及職業院校合作,培育本地技術人才,形成「產業—區域—教育」三方聯動的新型科技聚落。
(四) 重塑招商形象與歐洲供應鏈再平衡: 吸引大型電池投資象徵斯國在新能源產業鏈中的再定位,有助強化斯國在歐盟產業政策下的談判地位。
三、儘管斯國官方極力推動,但本案仍面臨諸多挑戰:
(一) 環評程序未完備:根據斯國環境部規定,GIB EnergyX仍在進行環境影響評估(EIA),須完成多項專家研究報告並舉行公聽會。若出現技術爭議或民眾反對,時程恐受延誤。
(二) 地方居民與環保抗爭:參照匈牙利電池廠對當地環境造成之環境負面影響,斯國部分環保團體已表達對可能污染、地下水風險及交通壓力的疑慮。若公聽會出現抗爭,可能影響社會接受度。
(三) 基礎設施與能源供應: 廠區需大量電力與水資源,當地基礎設施能否承載仍待觀察。
(四) 歐洲電動車市場的前景與不確定性: 歐盟燃油車使用禁令、電動車補貼政策變化及中國電動車及電池品牌在歐可能遇到的政治壓力,可能影響投資後續擴張與市場接入。(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