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修訂廢棄物架構指令(Revised 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WFD)於2025年10月16日生效
歐盟修訂廢棄物架構指令(Revised 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 Directive (EU)2025/1892)於2025年10月16日生效。本次修訂指令主要針對紡織品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訂定共通規則,以及針對會員國設定具約束力之食物浪費(food waste)減量目標。此舉將有助於減少廢棄物,降低環境破壞,透過推動永續創新與減少對原物料依賴,強化歐盟經濟安全與韌性。
一、紡織品廢棄物(textile waste)之永續管理:
(一)現況及問題:2023年歐盟紡織成衣業約有197,000家企業、130萬名員工,創造1,700 億歐元營業額。但該產業對環境影響甚鉅,2020年歐盟紡織產業係對水資源及土地使用影響第三大之消費領域,原物料使用量與溫室氣體排放量位居第五。另紡品廢棄物亦為嚴重課題,2019年約產生1260萬噸紡品廢棄物,其中僅五分之一被單獨回收再利用。為因應該些問題並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循環性,修訂指令增加下列兩大措施。
(二)針對紡織及鞋類產品,建立強制性生產者延伸責任(EPR)機制:
1.所有會員國須遵循歐盟共同規範,建立EPR機制。在該機制下,紡織及鞋類產品之生產者需為其投放至歐盟市場之每項產品繳納費用,該費用將用於資助收集體系與紡織品廢棄物管理。
2.EPR費用將依永續性標準(如永續產品生態設計規範(ESPR)所訂之耐用性、回收性等標準)進行調整。該種環境調節方式(eco-modulation),可連結EPR費用與產品永續性,鼓勵企業設計更循環及環境友善的產品。
3.EPR費用亦將用於提供消費者關於永續紡品與鞋類的資訊,並支持研發改進產品設計、減少廢棄物與優化營運管理。
(三)針對使用過紡品及紡品廢棄物之管理規則:
1.所有單獨收集(sepreately collected)的紡織品將被視為廢棄物,以確保各會員國對「紡品廢棄物(textile waste)」與「使用過紡品(used textiles)」有一致的定義。
2.會員國須確保該些收集的紡品在可能的運輸前先經過分類,避免廢棄物被錯誤標示成可再利用(reusable)出口。
3.未經分類的紡品廢棄物將依照廢棄物運輸規範(Waste Shipment Regulation)。
二、具約束力之食物浪費(food waste)減量目標:
(一)本修訂指令首次為會員國設立具法律約束力的食物浪費減量目標,旨在降低食物浪費對環境、社會與經濟的影響。
(二)會員國必須在 2030 年前達成:製造與加工階段減少 10% 的食物浪費;零售與消費階段(含餐廳、食品服務、家計)減少人均 30%食物浪費等目標。
(三)為達成前揭目標,會員國需檢視並調整其食物浪費防制計畫,包括:推動行為改變與教育、提升社會對食物浪費防制的認知、鼓勵創新與科技解決方案、改善食物供應鏈效率及促進相互合作。
(四)本次修訂指令新增促進食物捐贈之強化措施,要求相關食品業者與食物銀行或其他食物再分配組織簽訂捐贈協議。
三、監測與檢視機制:
(一)執委會將於2027年進行全面檢視,包括研究食物損失與浪費的根本原因、評估2030年目標是否需調整、設定2030年以後之新目標。
(二)執委會將制定執行規則(implementing rules),以考量觀光變動對會員國達成食物浪費減量目標的影響。
四、下一步:
(一)會員國需在20個月內將修訂指令轉換為國內法,並於30個月內建立紡織品與鞋類之生產者延伸責任(EPR)機制。
(二)各會員國需在2026年1月17日前指定主管機關(competent authorities),負責協調食物浪費防制措施,並於2027年10月17日前調整相關防制計畫以符合必要之措施。(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