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藥品價格設有上限,歐盟廢水指令恐衝擊供應
歐盟廢水指令衝擊德國藥品供應
歐盟最新修訂的《城市廢水處理指令》(UWWTD)要求製藥產業共同承擔去除微污染物設施的高額成本。然而,鑑於德國法規對藥品價格設有上限,製藥公司無法將新增支出反映於售價,導致包括 Zentiva 與 Sandoz 在內的主要學名藥供應商,可能停止供應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關鍵藥物「二甲雙胍」(Metformin)。
目前,德國約有 290 萬名患者長期仰賴二甲雙胍作為首選療法。一旦主要製造商退出市場,病患將被迫改用價格高出近十倍的替代藥品,不僅顯著加重個人負擔,也將對公立健保體系造成衝擊。據估算,僅藥品替換所衍生的額外支出,每年可能高達 15 億歐元。
除二甲雙胍外,其他常用學名藥如阿莫西林(Amoxicillin)與他莫昔芬(Tamoxifen)亦面臨類似壓力。初步評估顯示,因應新指令所需的額外成本可達 116%,對本就利潤有限的學名藥製造商形成沉重壓力,恐進一步削弱歐洲在藥品生產上的自主能力。
該指令原本旨在提升水資源保護,卻在實施層面引發政策與產業的對立。歐盟堅持「污染者付費」原則,但各界批評此舉恐導致藥品供應危機,進而影響醫療可及性。目前波蘭已就該指令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部分製藥企業也同步展開法律行動。多家業者已明確表示,若成本分攤機制無法獲得調整,將考慮撤出部分藥品,進一步加劇供應風險。(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