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學高度依賴國際學生學費收入,佔全體大學收入四分之一
英國經濟對國際學生與大學財務依賴
依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大學高度依賴國際學生學費收入,外籍學生支付的學費約為本地生的三倍,佔全體大學收入的四分之一。隨著需求增加,衍生出龐大的中介產業,代理商向大學收取佣金,比例可達首年學費的 10-30%,部分學校如Coventry大學一年支付代理費高達 5,500 萬英鎊。如今約有三分之二的外籍學生透過中介入學,使其在招生中具有巨大影響力。
部分不受規範的中介誇大留學生活與就業前景,導致學生背負龐大債務,被迫過度打工,甚至影響課業表現。英國國會公共帳目委員會指出,中介代理傾向追求數量而非適配度,增加學生和納稅人風險。學生會領袖亦批評,代理把招生視為快速斂財,忽略學生真實需求。
為整頓市場,英國政府自 2023 年推動代理品質架構(AQF),並要求大學註冊遵守規則,但落實困難。部分大學透過代理聚合商招收學生,使監管更加複雜。2024 年,官方簽證確認表新增填寫代理名稱欄位,但為自願性質,效果有限。雖然官方認為更嚴格的簽證與規範將能杜絕亂象,但專家警告若僅流於形式化,恐損及英國教育聲譽。
同時,部分大學為增加收入而擴張學位加盟課程(franchise),由私營機構負責招生與授課,母校僅抽取學費比例。國家審計署發現,許多加盟學生出勤率存疑,甚至有人受金錢誘使隨意報名。Buckinghamshire New University因過度依賴加盟,學術品質下滑且風險過高,現已大幅縮減合作。儘管如此,部分名校如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仍推動與私營教育機構合作的銜接課程,引發學術準備不足的疑慮。
在大學持續追求外籍收入的同時,學生處境日益艱難,部分來自印度與非洲的學生為支付學費,不得不超時打工,甚至有人認為若無法找到合適工作,赴英留學根本不值得。國際學生對英國經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2023-24 年間,國際學生達 73 萬人,佔總學生數 23%,為英國帶來 200 億英鎊的教育出口價值,但近年政府出於減少移民壓力,相繼限制攜帶家屬、縮短畢業後工作簽,恐打擊吸引力。(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