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第三大城Aberdeen經濟低迷,1/4市中心店面曾長期空置
蘇格蘭第三大城Aberdeen能源轉型困境與挑戰
依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1973年能源危機後,位於蘇格蘭北部的第三大城市Aberdeen曾因尖端海上技術的推出,一度成為歐洲石油之都,帶來高薪、飆升的房價和可觀的消費潛力。然而,在2014年全球石油危機期間,油價在兩年內暴跌75%,至每桶27美元。此後十年,全球油價平均每桶超過65美元,推動杜拜、休士頓等新興城市的經濟復甦,但未使Aberdeen恢復從前榮景。
Aberdeen自2010年以來已流失約1.8萬個工作機會,相當於勞動力的10%,1/4市中心店面曾長期空置,反映整體經濟低迷。當地經濟對離岸能源高度依賴,約1/6勞動人口與該產業相關,其中2/3仍集中於石油與天然氣,EY 報告指出,油氣業下滑已帶動地區性的就業、房地產與商業需求萎縮,形成惡性循環。
業界普遍認為,問題根源在於政府的高稅收與不足的投資抵免,而非油氣資源枯竭,現任工黨政府承諾提高暴利稅並終止北海新勘探,進一步削弱投資信心。能源遊說團體主張,削減能源利潤的暴利稅(Windfall Levy),並提高投資補貼將使英國到 2050 年50%的石油和天然氣需求能自給自足,而氣候保護團體反駁,繼續在北海進行石油鑽探將阻礙法定環境目標的努力。
學術研究顯示,蘇格蘭離岸能源就業將在2030年代初減至4.5萬至6.3萬人,較2024年的7.5萬人明顯下降。儘管風電與再生能源被視為未來支柱,但核准流程繁瑣、輸電成本高,導致就業創造不足以完全彌補油氣工作流失。Aberdeen企業 North Star 已快速轉型,五年前業務全在化石燃料,如今七成業務來自風電等再生能源,但整體產業轉型速度與規模仍不足以支撐區域經濟。
高技能勞工外流成為最嚴重問題之一,許多技術人員與高收入專業人士轉向中東與挪威等地,尋求更佳稅制與投資環境,例如,一名在北海工作25年的工程師選擇移居卡達,人才出走趨勢將對Aberdeen和英國整體造成長遠打擊。同時,企業也在重新布局,部分英國能源企業如 Hunting 明確表態要拓展海灣市場,Wood Group 則傳出受到杜拜公司 Sidara 收購,資本流向中東,凸顯本土能源環境的投資吸引力下滑。
Aberdeen處於能源轉型的十字路口,如何在實現減碳目標與維持地方經濟活力之間取得平衡,是當前最大挑戰。政策的不確定性、再生能源發展受限,以及人才資本外流,使該市從石油之都邁向綠能轉型典範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未來十年,政府能否提供合理的投資誘因與明確的政策框架,將決定該城市能否避免衰落並再創新生。(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