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側,北與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及雲南省為界,西臨寮國及柬埔寨,東濱「東京灣」(越南稱「北部灣」)及南海(越南稱「東海」),全境狹長如S狀,海岸線長達3,260公里。
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北部夏熱冬涼,每年11月至次年2月稍有寒意。年雨量平均為1,500公釐以上,濕度在80%左右,7月至10月間時有颱風及水災。南部終年溫暖,與屏東、高雄相似,另氣候分乾季與雨季,年氣溫介乎攝氏5到37度之間。平均氣溫約攝氏27度以上。
越南經貿概況
主要出口產品紡織品暨成衣、電話機及其零件、原油、電腦及電子產品及零配件、鞋類、水產品、機械設備及零組件、木材及木製品、運輸工具及其零件、稻米、咖啡、橡膠、各種纖維、各種油品及汽油、照相機、攝影機及其零件、鋼鐵類、塑膠製品、手提包、皮包、行李箱、帽子及雨傘。主要出口國家美國、日本、中國大陸、韓國、馬來西亞、德國、香港、澳大利亞、英國、泰國、荷蘭、新加坡、印尼、法國、台灣。
主要進口產品機械設備及零組件、電腦及電子產品及零配件、各種汽油、布料、各種鋼鐵、電話機及其零件、塑膠原料、紡織成衣皮革暨鞋類原物料、化學原料、其他一般金屬、飼料及原料、化學製品、鋼鐵製品、塑料製品、藥品。主要進口國家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台灣、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德國。
紡織品及成衣為越南最大出口產品,越南政府提供包括優惠利率貸款、廉價土地、零組件免關稅、出口沖退稅、補貼研發及棉花採購、貿易推廣、技術移轉及員工訓練等措施,協助其紡織成衣業發展。
主要出口品項為中低價位的短袖圓領汗衫、馬球衫、長褲及短褲。越南有3,700多家紡織成衣企業,多集中於胡志明市及平陽、同奈、隆安等省。越南紡織成衣集團(Vinatex)為越南國營企業及最大成衣製造廠,其出口金額占越南紡品及成衣總額之25%。
此外,越南已成為全球鞋類第2大供應國,僅次於中國大陸。目前越南全國計有500家從事製鞋的廠商,僱用逾65萬名勞工,75%為女工,占越南貨品出口總金額之7%至12%。
服飾產業
服飾業是人類最基本的生活消費品之一,屬於紡織業的下游產業,為整體紡織工業製程的最後一環,屬於勞力密集的傳統產業。
全球紡織品服裝最大進口市場為美國及歐洲品牌服飾企業,主要採購模式多以指定紡織原料後,交由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協等國家生產為終端產品再輸銷歐美。
依據市調機構研究報告內容資料指出,2020全球服飾品牌價值前十大依序為:NIKE(348億美元)、Gucci(176億美元)、Adidas(165億美元)、Louis Vuitton(165億美元)、Cartier(150億美元)、Zara(146億美元)、H&M(139億美元)、Chanel(137億美元)、Uniqlo(129億美元)和Hermes(119億美元)。
全球前20大成衣零售商如下:H&M(瑞典)、Inditex(西班牙)、C&A(德國)、TJX (美國)、GAP(美國)、Bestseller(丹麥)、Benetton(義大利)、Foot Locker(美國)、Esprit (德國)、Associated(英國)、Heinrich(德國)、Arcadia(英國)、Vivarte SAS(法國)
、Limited Brands(美國)、Tengelmann(德國)、Peek & Cloppenburn(德國)、Fast Retailing(日本)、Next(英國)、Abercrombie(美
國)、New Look(英國)。
鞋業
製鞋屬於勞力密集程度高,但資本密集程度低的產業,有許多製鞋工具無法完全以自動化設備製作,仍須倚靠人工完成,故人力成本成為國際鞋廠投資設廠先決考量因素。
全球鞋業發展集中在少數幾個國家,如中國大陸、越南、印尼等地,歐美市場仍為運動鞋及休閒鞋主要消費地區,其中美洲為最大鞋品消費市場,約佔全球市場四成,歐洲則為第二大區域市場,約佔三成。不過,近年來新興國家如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等市場也成為潛在的需求市場,且於2011年中國鞋類消費量已超過美國的21.33億雙,居世界首位。
鞋材原料主要分為鞋底及鞋面部份,鞋底如橡膠發泡底、EVA發泡底,鞋面部份如人造皮革、網布。
資料來源:外交部、經濟部、MoneyDJ&XQ蒐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