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簡介
沿革與背景
成立於1997年3月,在台南起家,為台灣最大的美妝生活雜貨專賣店,專賣歐美、日韓流行彩妝、開架美妝美材用品、進口流行飾品、生活百貨等。產品來源包含台灣、日本、韓國及大陸等地區,市佔率高達七成以上。
營業項目與結構
2020年產品銷售佔比為:時尚美妝美材保養品類38%,流行內衣襪類10%,生活日用品類37%,精緻個人用品類15%。
(二)產品與競爭條件
產品簡介
專賣歐美、日韓流行彩妝、開架美妝美材用品、進口流行飾品、生活百貨、五金用品、各國休閒食品、日韓流行少女襪及品牌化妝品、內睡衣等專櫃,各項產品均由用品製造商、代理商、經銷商供應。產品消費客層以15-49歲年輕女性為主,商品均價介於70-80元。
除了國外流行品牌引進以外,公司擁有三個自有品牌包括「PHILLIFE(菲兒)」、「EXPECT(依貝摩爾)」和「nature’s」。
展店概況
經營的商店坪數面積約為500-1200坪,以2-3級都市為主要展店區域,集中在中南部,店舖租金便宜,區域營收比重就佔8成;北部地區的分店儘設置在北北基。
截至2018年8月,全台門市已達186家,其中包括:北區65家、中區51家、南區70家;五代店則已開設30家。
新服務開發及經營策略
.2011年下半年起,全面取消「抽成專櫃」,空出來的店內空間以增加個人飾品的方式彌補。
.著眼於自有品牌的利潤較高,規劃致力提高此部分的比重。
.建立「電子商務網路購物中心」。
.強化商品線廣度,並定期至國外開發採購新款商品。
.為提升庫存管理與人力使用效率,公司自建統倉物流中心,其中,桃園為北倉物流中心,支援200家門店,預計2019年Q1完工。高雄南倉物流中心,支援200家門店,於2017年7月開始營運。
.公司2018年新展之店面均為五代店,相較四代店多出20%的品項,且高毛利品項佔比提升,預期2019年五代店數量將可超過百家。
(三)市場需求與銷售競爭
產業結構與銷售狀況
公司屬於綜合商品零售的末端通路,銷售對象為一般消費者及公司行號,商品皆為內銷,經營方式為生活精品百貨,產品以時尚美妝美材保養品及精緻個人用品,銷售的產品類型及經營空間(現代舒適空間、兼顧流行性及多樣化、個性化精品),與一般量販店、超市、便利商店、藥妝店來比較,得以區隔開來,為零售業中另外獨立的一種分類類型。銷售商品的供應商則有400家。
台灣新店設置規劃:
2011年度:總店數共計66個據點。
2012年度:規劃新增14家店,設置地點鎖定在桃園南崁、新北市新莊、新店、鶯歌、高雄、台南、台中霧峰等地,整年總店數目標80家。2012年Q1新增麻豆、內壢2店;目標2012年H1店數增加至70家(6月份新增台中霧峰、台北新莊、台北鶯歌、高雄瑞隆),2012年底達74家。
2013年度:由於2012年度開設新點目標從14家降到10家,未開設據點延後至2013年開設,目標至94家;其中20-30家店改裝成第四代店。
2014年度:將所有店面轉型為第四代店(推出新的店面標誌、進行新店陳列設計)。目標至107家。
2015年度:公司自2012年起,以四代店提升品牌形象,規劃2015年底可全面轉型,總店數將挑戰135家。
2017年度:規劃展店25家,總店數挑戰182家。
2018年度:規劃展店25家,五代店展店至50家,總店數挑戰202家。其中,下半年將首度進軍台北東區商圈展店,預計8月底開幕。
國內外競爭廠商
台灣此類型態零售連鎖店前三大為屈臣氏、康是美、寶雅,但定位各自有差異。
|
經營面積 |
開店區域 |
產品主打 |
自創品牌 |
寶雅 |
賣場面積大,平均在500-1200坪 |
較偏中南部 |
女性生活雜貨 |
擁有三大品牌,產品偏化妝包及容器、乳液、沐浴乳 |
屈臣氏 |
約100坪 |
都會區(通路超過440家) |
男女個人用品 |
自有品牌產品以個人消耗型生活用品為主 |
康是美 |
約30-60坪 |
都會區(通路超過360家) |
女性藥妝產品 |
自有品牌產品以保健品及面膜居多 |
與寶雅的經營方式及銷售區域較為接近的主要競爭對手為:美華泰、A+1、四季、佳瑪。
(四)轉投資及土地資產
2013年7月中旬,公告取得高雄市新興區大統段現寶雅旗艦店所屬建物,其已開店超過10年,買下後成為自有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