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家:缺核心技術/成長存在瓶頸,小米難撐高估值
MoneyDJ新聞 2018-06-25 14:15:23 記者 新聞中心 報導 大陸小米(1810.HK)今(25)日在港交所更新招股書顯示,小米此次香港IPO全球發售股份數目為21.8億股,每股價格為17至22港元,以此估算,約可募得371億至480億港元,在香港的公開發售時間為6月25日至6月28日,預計7月9日在港交所上市。
新京報報導,6月22日,小米創始人雷軍等高層在小米招股書上正式簽字,小米將成為港交所首家同股不同權公司。經投行人士估算,根據小米招股價,其上市後市值區間為540億美元至700億美元,此估值區間與7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的市場預期相比縮水不少。
不過,雷軍日前表示,「很多人問我到底是給小米騰訊的估值還是蘋果的估值,我說我要騰訊乘蘋果的估值,因為小米是全能型的」。在小米估值一事上,雷軍口頭上很高調,或心有不甘,但行動上還是偏向務實,向現實妥協。
大陸財經評論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盤和林則指出,對於小米估值到底應該是多少,市場上最核心的分歧還是在於小米究竟是硬體製造商還是互聯網公司。雖然招股書中自稱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雷軍也說是「全球罕見的,同時能做電商、硬體、互聯網的全能型公司」。
不過,盤和林表示,從小米揭露的營收資料顯示,智慧手機仍佔據小米收入的絕大部分,份額為70.3%,再加上小米近期發展態勢很猛的生態鏈生活消費產品,如今小米的手機和其他硬體業務加起來,占總收入的90.8%。就目前而言,小米還是偏向於一家硬體收入為主的公司。
而小米的硬體競爭前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大陸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8年4月大陸智慧手機產量年增5%,1-4月產量年增4.7%。諮詢公司Couterpoint的資料顯示,2018年第一季大陸智慧手機出貨量年減8%,季減21%。不得不承認,當前大陸智慧手機市場已趨飽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小米依然還在與華為、蘋果纏鬥戰當中,且還沒有佔據絕對競爭優勢,因此硬體收入難以為公司的高估值提供堅實保障。因此,硬體作為小米進入消費者生活,展開一系列互聯網服務的入口,未來會因市場而受限。
盤和林進一步分析,更為關鍵的是,在過度依賴硬體收入的前提下,小米將希望寄託在了物聯網和互聯網服務上,為投資者描繪了一片宏偉藍圖,然而就當前來看,小米生態鏈產品熱賣的原因可能不在於物聯網與生態的完善性,性價比依然是主要選擇原因。小米依靠價格優勢的確為自己贏得了市場份額,但當全行業生產率提高時,價格戰略可能會難以為繼。
此外,小米所處的生態鏈行業,競爭也不亞於智慧手機。盤和林指出,如今智慧音箱操控小米生態的大部分產品,而天貓精靈和百度小度也都在大踏步進入這個領域。小米生態的技術基礎是人機交互和人工智慧。然而小米在這兩個領域卻都沒有佔據領袖地位,百度和科大訊飛才是人機交互語音辨識的龍頭,小米在技術基礎仍然受制於人。
盤和林認為,整體來看,小米的「現在」可能難以支撐其高估值,營收過於依賴硬體,然而硬體市場飽和,收入增長存在瓶頸,而對於互聯網服務盈利模式尚不清晰,收入較低,競爭殘酷,再加上公司在互聯網領域缺乏核心技術,服務基礎受制於人。小米的「未來」尚不明朗,缺乏對標的亞馬遜所具有的優勢,可以說,小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