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6-02 07:42:33 記者 蔡承啟 報導
據日媒指出,遭受美國制裁的中國通訊機器大廠華為(Huawei)正在中國國內打造自家半導體供應鏈,據悉華為已對60家以上半導體相關企業進行投資。
日經新聞上週五(5月30日)報導,華為在成為美國政府制裁對象的2019年以後、據悉已對60家以上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進行出資。在被禁止和海外企業進行交易的情況下,華為藉由在中國國內打造自家供應鏈、提高半導體性能。華為在開始遭受美國制裁的2019年設立100%出資公司「哈勃」、擴大對中國半導體相關企業的投資。日經新聞以中國調查公司IT桔子的數據為依據、進行彙整得知,獲華為出資的半導體相關企業已達60家以上。另一家中國企業情報網站「天眼查」的數據也證實、華為已成為50家以上企業的股東。
據報導,華為出資對象從設計、材料、製造到檢查,涵蓋整體半導體製程,且大多出資不到10%。熟知中國經濟的瑞穗銀行首席主任研究員湯進表示,「華為最優先考量就是培育能夠掌控的供應鏈」。華為出資的對象不少都擁有生產次世代半導體產品所必需的技術。2024年出資的烯晶半導體科技從事比矽擁有更高性能的碳奈米管晶圓的研發、生產;2021年出資的華海誠科新材料生產AI用HBM(高頻寬記憶體)所需的封裝材料。
報導指出,因遭受美國制裁、華為被禁止和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進行交易,而其替代的代工夥伴中芯國際(0981.HK)也因美國禁運措施、而無法採購到半導體細微化所不可或缺的最先進製造設備,因此華為正在中國國內打造半導體供應鏈、提升技術。華為自主研發7奈米晶片、並已搭載於自家的智慧手機等產品上,而預計6月6日開賣的筆電產品據悉將搭載更先進的5奈米產品。華為先進半導體產品都是由子公司海思半導體研發、中芯國際等生產的「國產品」。
日經新聞以華為公開的財報資料進行計算得知,華為2024年Q4(10-12月)淨損額約4億元人民幣,季度別陷入虧損、為有公開數據可供追溯的2018年10-12月以來首見,而這可能是因為半導體研發、生產,導致成本負擔增加所致。
(圖片來源:華為)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