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9-30 06:15:35 黃文章 發佈
倫敦金屬交易所(LME)3個月基本金屬期貨9月29日多數上漲,銅價創下去年5月以來新高,因供應擔憂的影響。期銅上漲2.2%至每噸10,428美元,期鋁上漲0.8%至每噸2,670美元,期鉛下跌0.2%至每噸1,997美元,期鋅上漲1.8%至每噸2,937美元,期錫上漲3.1%至每噸35,465美元,期鎳上漲1.1%至每噸15,325美元。
渣打銀行分析師蘇達克希娜·烏尼克里希南(Sudakshina Unnikrishnan)表示:「在印尼格拉斯伯格銅礦發生中斷並宣布不可抗力後,銅精礦市場收緊,銅價前景依然看好。」此外,中國表示今年和明年有色金屬的平均產量增長目標約為1.5%,遠低於過去兩年5%的平均增速。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9月26日報告顯示,截至9月23日,資金管理機構(主要為避險基金)以及其他大額交易人所持有的紐約期銅投機淨多單較前週減少0.4%至30,230口。
高盛(Goldman Sachs)在報告中下調了該行對2025年和2026年全球銅礦供應的預測,因印尼的世界第二大銅礦格拉斯伯格(Grasberg)發生生產中斷。該事件發生於9月8日,因大量泥流導致工人被困地下,礦場營運商自由港麥克莫蘭(Freeport-McMoRan)因此宣布不可抗力。
高盛估計,這次中斷將導致總計52.5萬噸銅礦供應損失,將其對2025年下半年全球礦山供應的預測下調16萬噸,並將2026年的預測下調20萬噸。格拉斯伯格的產量現在預計在2025年將下降25萬至26萬噸,並在2026年下降27萬噸。
高盛表示,自由港指出,格拉斯伯格在2025年第四季度的產量將非常低,因為未受影響的區域可能會在該季度中期恢復生產。高盛稱,未受影響部分約佔格拉斯伯格年產能的30%-40%。其餘礦區預計將在2026年某個時候恢復。
這一產量損失超過了高盛對全球供應中斷的典型容忍度,導致該行將其對2025年全球礦山產量增長的預測從先前的0.8%下調至僅比一年前高0.2%,並將2026年的增長預測從2.2%下調至1.9%。此次中斷將高盛對2025年全球銅市場的預測從原本的10.5萬噸過剩轉變為5.55萬噸短缺,儘管2026年預計仍將維持小幅過剩。
高盛認為其對2025年12月倫敦金屬交易所銅價每噸9,700美元的預測存在上行風險,並建議價格可能在每噸10,200至10,500美元之間。該行重申其對2027年每噸10,750美元的長期看漲銅價前景,理由是更深的礦體、更低的品位和更困難的礦石開採,以及今年其他礦山(如剛果卡莫阿-卡庫拉銅礦和智利埃爾特尼恩特)的中斷。
銅被視為「新能源金屬」或「電氣化金屬」,其需求增長與全球能源轉型密切相關。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再生能源電網改造都依賴大量銅。國際能源署(IEA)等機構已多次強調,未來二十年銅需求增速將顯著高於傳統預測。在需求旺盛的背景下,任何供應中斷都會被市場高度放大。因此,格拉斯伯格事件進一步強化了投資人對銅市場長期緊缺的認知,也為價格中樞的上移提供了合理性。
此次事件還揭示了資源產業的地緣政治與區域風險。印尼政府對資源出口有嚴格政策,近年不斷推動鎳與銅產業的本地加工與附加價值化。格拉斯伯格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銅金礦之一,其運營環境並非純粹依靠市場規律,還受到政策與社會環境的制約,若疊加政策不確定性與基建挑戰,未來風險難以消除。這使得國際市場必須進一步分散供應來源,避免過度依賴少數大型礦山。
格拉斯伯格事件對全球銅市的影響包括:其一,銅市場已進入供應高度緊繃的時代,任何大型礦場事故都可能快速改變全球供需平衡;其二,價格中樞正逐步上移,反映出市場對長期結構性短缺的定價;其三,地緣政治與自然環境風險交織,迫使投資人與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供應安全。對投資者而言,這一事件證實了長期配置銅資產的必要性;對產業而言,則是推動開發新礦、提升回收利用率與冶煉效率的強大動力。
(圖片來源:MoneyDJ理財網資料庫)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