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4-08 09:52:30 記者 羅毓嘉 報導
面對全球邁向淨零轉型趨勢,工研院指出,能源效率提升已被國際能源總署(IEA)視為「首要能源」,不僅具備減碳潛力,更能有效降低能源成本,是企業邁向永續轉型的關鍵投資指標。工研院所開發的30餘項節能技術,已經導入超過20家台廠,涵蓋石化、鋼鐵、電子、冷鏈與資源回收等關鍵產業鏈,聚焦深度節能,推動淨零轉型。
工研院於今(8)日舉辦「ITRI NET ZERO DAY」論壇,以「打造能源效率新勢力」為主題,邀集產官學研代表共議如何透過數位科技提升能源效率、落實產業深度節能與低碳轉型。
工研院論壇聚焦三大主軸:第一,以科技手段推動產業深度節能;第二,導入能源效率創新工法;第三,結合循環經濟概念進行系統整合創新。工研院表示,節能科技具備明確的投資回報效益,除可強化製程效率與產品品質,更有助企業在碳費制度與國際碳關稅上取得競爭優勢。近期已有多家業者投入相關技術導入與產線改造,並開始形成能源設備、智慧控制與碳管理系統等新一波資本支出熱點。
工研院展出的30項創新技術與服務,涵蓋氫能應用、AI能源管理、熱能回收、材料再利用等領域。亮點技術包括「沙崙氫氣應用示範平台」、「快換熱系統模組」、「冷能需求管理系統」與「全資源回收智慧製程技術」。其中,快速換熱模組可有效提升熱整合效率,降低投資與建置成本,冷能管理系統則導入AI演算法,已獲包括統一超(2912)、全家(5903)等超商業者冷鏈業者實際部署使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降低營運費用。
工研院同步推動與國際標準接軌,相關節能設備已通過國家標準(CNS)檢測,預計將於2025年前加速導入量產場域。工研院強調,未來節能與能源管理技術,將不僅是減碳工具,更是企業提升競爭力與產業升級的核心策略,亦為投資端掌握淨零轉型契機的重要切入點。
隨著淨零規範壓力升高,加上綠色採購機制逐步成為出口門檻,節能科技相關設備與系統建置,將成為台廠設備更新與資本支出成長的重要驅動力,有望帶動包括能源設備商、智慧監控系統商與碳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的訂單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