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9-06-26 10:59:15 記者 陳苓 報導
川普以關稅施壓中國,北京揚言要靠內需支撐經濟。但是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中國不能光靠內部消費挺過貿易戰,此一情況可能會削弱習近平(見圖)在川習會的談判籌碼。
華爾街日報報導,今年六月的中國電商「618」年中慶,出現50%大減價,但是北京居民Wu Liuying只買了基本用品,像是牛奶和二歲女兒的童書。她說,幾年前她的網路購物車裡裝滿洋裝、高跟鞋、化妝品等,現在她不再這麼著迷。除了水果和豬肉外,今年中國許多消費物價都低於去年,或許暗示需求降溫。
美國化工巨擘陶氏杜邦(DowDuPont)和伊士曼化學(Eastman Chemical)執行長,最近幾週雙雙在分析師簡報會表示,中國消費者日益不安,特別是去年底。伊士曼執行長Mark Costa說,從高單價商品如汽車、房屋、洗碗機,可以看出此一趨勢,人們憂慮未來時,會減少購買這類商品。
經濟數據也顯示消費力道降溫,5月份中國轎車銷售年減近15%,減幅大於1~4月的10%。5月進口年減8.5%,表現遠不及2018年的兩位數成長。房屋買氣也漸失動能,1~5月僅增加8.9%,增幅不及第一季11%。房地產是中國最重要的產業,銷售放緩會衝擊幾乎所有產業。而且如果人幣續貶,倘若北京放手讓人幣貶破7兌1美元大關,會進一步傷害中國家庭對進口商品的需求。
人民幣重貶、物價飆漲等因素,讓民眾縮衣節食、減少花費,「消費降級」成了中國的全民運動。
日經新聞去年底報導,民眾為何不敢花錢?原因之一是人民幣貶值造成物價飛漲,Zhang Zhaohui在北京工作,她近來搬家,發現房租漲幅驚人,2017年她租一房公寓、要價人幣4,600元,現在類似房子的月租要人幣5,200元。雖然她獲得30%加薪,物價飛漲仍然讓她不安,她也擔憂中國前景,決定多存錢以防急用。
民眾焦慮其來有自,中國勞動市場情況欠佳,2018年聘僱指數維持在負值。儘管當局大推減稅,但是不少人說,省下的錢只夠塞牙縫,還是得想辦法省錢。金融時報Confidential Research訪調顯示,2018年10月份中國非必須消費跌至2016年8月以來新低。眾人勒緊褲帶,未來半年還要繼續減少購物,消費成長預期指數也降至17個月新低。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