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經濟前景因總理被解職面臨警訊
曼谷郵報報導,憲法法院8月29日裁定泰國總理貝東丹(Paetongtarn Shinawatra)涉及與前柬埔寨領導人洪森的邊境爭議通話,違反道德標準,予以解職,一些專家認為,泰國經濟前景已出現警訊。
一、政治不確定性降低投資信心
泰國國家出口商委員會主席Dhanakorn Kasetrsuwan表示,總理被解職將影響投資者信心,導致股市與匯率波動。機構投資者可能暫緩投資,直到看清看守政府或新政府局勢。他警告,這可能延遲數位錢包、生活成本補貼及基礎建設支出等刺激計畫,進一步削弱消費與企業信心,若出現街頭抗議,觀光及出口將受衝擊。
CIMB Thai 銀行首席經濟學家Amonthep Chawla也指出,政治不穩定將抑制投資與信心。若由為泰黨候選人續接任總理,政策大致延續,但由於國會多數席位有限,政治不穩定仍將存在;若組閣出現變化,投資者將延後決策,經濟復甦可能放緩。他強調,最大的風險是解散國會,這將阻斷預算撥款,直接打擊投資、基建與經濟復甦。
二、預算及家庭債務恐影響經濟展望
泰國發展研究院(TDRI)研究員Nonarit Bisonyabut指出,無論由誰接任,執政多數過於脆弱,政策推動都將受阻。他強調,泰國結構性問題如沉重的家庭債務,若不解決將導致信貸緊縮與經濟停滯。
Kiatnakin Phatra 金融集團首席經濟學家Pipat Luengnaruemitchai則警告,若政治僵局延誤預算審批,經濟可能重演去年第四季的萎縮。
三、泰國政局未來走向不明 企業界憂心政治空窗
泰國法政大學經濟系教授Kiatanantha Lounkaew認為,新政府任期最長僅 18–24 個月,因此必須快速交出成果。若為泰黨繼續領導,勢必需更多妥協,甚至可能組建「國民政府」以挽回信心。
泰國商會主席Poj Aramwattananont指出,必須盡快依憲法任命新總理,以避免投資信心惡化與觀光放緩。
泰國工業聯合會(FTI)主席Kriengkrai Thiennukul警告,若新政府組成延宕,將拖慢貿易談判、邊境衝突處理與經濟復甦。邊境貿易在六月已同比下降 23.3%。(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