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會長敦促立國政府發展國防產業
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LPK)會長Vidmantas Janulevicius建議政府發展成為國防產業的製造業,重點包括:
1.歐洲國防安全可仰賴他人之想法係不切實際,從移民問題、無人機攻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中國於全球供應鏈大舉擴張等,凸顯國防安全重要性及全面性,並認為國防安全首重於一國之製造能力。
2.近期發生一架無人機從白俄羅斯進入立陶宛領空的威脅,凸顯立陶宛須支持當地國防產業研發製造之迫切性。
3.北約通過提高國防支出 2035年前須達GDP 5%之新聞帶來更重要問題,不是要花多少錢,而是有沒有製造能力?從歐洲未能支援烏克蘭足夠彈藥來看,說明沒有製造能力,僅淪為政治空談,盼大家記得過往冷戰時期真正嚇阻對方係在於科技及快速的製造能力。
4.從近期金融市場的反應包括在2025年歐洲國防工業指數(European Defense Index)已上揚51%、德國最大的軍備製造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股價大漲,雖資本市場不代表製造能力提升,但反應出國防工業發展前景,立陶宛身為波羅的海國家中高度工業化程度的國家,不要成為「排隊等待訂單」之採購商,應把握機會成為國防產業之製造商。
5.舉例說明,先前烏克蘭等待美國供應相關武器須1年以上,歐洲考慮用自己的錢購買美國武器,然後運往烏克蘭。這凸顯出歐洲製造能力不足,足以見得國防安全不在於擁有大型倉庫儲放於各類國防工業產品,國防安全而是在於快速的製造能力,因此,建議立陶宛發展成為國防產業的製造業。
Janulevicius會長並建議立國政府:
1.簡化國防領域的許可程序、建立國防經濟區以產生群聚生產效率、將承諾國防支出占GDP 5%的資金之一部分用於地方工業、創新及基礎建設,協助立陶宛企業打入北約及歐盟國防供應鏈。
2.再次強調國防安全在於製造能力、創新及速度,立陶宛可以加強自身的防禦能力以及作為西方安全領域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的角色。(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