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5-12-15 16:24:5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線上支付、數位貨幣借貸與跨境轉帳等金融科技(FinTech)服務崛起,吸引過去雄霸一方的金融鉅子飛身投入,業界即將興起驚滔駭浪!
英國金融時報14日報導,早在本(12)月初,J.P.摩根前銀行家、在衍生性金融商品界獨領風騷的Blythe Masters傳出婉拒了巴克萊投資銀行主管的職位,轉身投入紐約新創公司Digital Asset Holdings,專門研究要如何以比特幣相關的技術降低銀行的後台(back-office)成本。其他放棄銀行、轉進金融科技業的菁英還包括花旗前任執行長Vikram Pandit、摩根士丹利(通稱大摩)前董事長John Mack以及Visa前執行長Joe Saunders。
舉例來說,Pandit雖帶領花旗走過金融危機,但他在2012年離職後,卻轉而投資與傳統銀行競爭業務的新創公司,當中包括線上學貸供應商CommonBond、群眾集資平台數據與基礎建設提供商Orchard,以及次級借貸市場流動性提升技術研發商MMKT Exchange。其中,Orchard的投資者也包括大摩前董事長Mack。
全球最大P2P借貸平台Lending Club除了被Mack相中之外,美國前財長桑默斯(Larry Summers)也是背後金主。Lending Club在2014年12月於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當時Mack手中握有的240萬股價值3,600萬美元,但過去一年來隨著股價下跌、Mack的持股總值也下降至不到3,300萬美元。
金融科技並未面臨嚴格的法令規定、也不受傳統IT系統的束縛,已成為今(2015)年最熱門的產業。根據創投資本業資料提供商CB Insights提供的數據,光是在今年第3季,背後有創投支撐的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就一口氣吸金近50億美元(達到48.5億美元)、創史上新高。高盛也預估,新興的金融科技產業有望從傳統金融公司手中奪走超過4.7兆美元的營收、4,700億美元的淨利。
相較之下,傳統銀行業卻面臨寒冬,就連歐美大型銀行也都無法幸免於難、今(2015)年已裁員10萬人之多,預料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巴克萊(Barclays)明年初還將續裁數千人,顯示這波2007年展開的金融業裁員潮完全沒有趨緩跡象。
英國金融時報12月13日報導,根據分析,在歐美11家閃電宣布裁員的大型銀行中,今年的裁員人數(排除大規模資產出售案的影響)累積已超過總人力的10%。消息人士指稱,身為歐洲前兩大銀行的巴克萊、法國巴黎銀行打算把投資銀行的成本降低10-20%,預料會在發布計畫之際宣布裁員。根據消息,巴克萊會在明年3月1日於執行長Jes Staley發表投資銀行縮編計畫之際揭露人力裁撤方案,而法國巴黎銀行新上任的企業暨機構銀行部主管Yann Gerardin則會在2月宣布全新的成本降低計畫。
最新法令規定銀行必須握有更多證券,這代表業者必須賺取更多利潤,才能讓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ROE)保持在投資人能夠接受的水位。野村證券銀行分析師Jon Peace指出,銀行交易數位化長期而言也勢必會導致人力縮編,預料線上服務將迫使銀行業者減少分行數量,而區塊鏈「Blockchain」機制(解釋見此)等最新金融科技(FinTech)則會導致投資銀行縮編辦事處規模。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