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17-03-15 15:29:29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北歐至亞洲貨櫃航線近來傳出產能吃緊,恐怕並非暫時性的現象,根據馬士基航運(Maersk Line)觀察,這應該是一項長期趨勢的開端,證實中國經濟已開始從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
英國物流網站The Loadstar 14日報導,許多北歐的物流業者如今都找不到願意載貨的航運商,就算訂單被接受,貨櫃也可能被延遲、甚至拆開分運。部分人相信,航運商是刻意為之,目的在拉高價碼,客戶得付更多贖金,才能把已經運到碼頭的貨櫃送上船。
馬士基航運(Maersk Line)歐亞航線貿易部經理Sushil Sriram在接受專訪時指出,中國進行供給側改革、在2月底關閉大量廠房,促使航運業者將駛往西方的船隻數量大減50%,是導致北歐至亞洲航線近來吃緊的重要原因。但這並非全部的因素,除了韓進海運破產仍舊衝擊供給外,全球的貿易路徑出現變化,也造成影響。
Sriram說,中國經濟已經從製造業出口導向轉型為內需導向,這可以從最近鐵礦砂等原物料進口大增的現象看出來。據他觀察,中國需求的確開始大躍進,尤其是像BMW、賓士車等西方奢侈品,更是大陸民眾的最愛。
Sriram解釋,過去一年來,歐元持續走貶、英鎊也在去(2016)年6月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後重挫,對亞洲消費者來說,歐洲出口品變得更加具有吸引力。
馬士基已在今年初大幅調高包廂費率(freight all kinds,簡稱FAK,即對每一集裝箱不細分箱內貨類、在限額內不計貨量統一收取的運價)。舉例來說,從鹿特丹運往中國的20尺貨櫃費率,如今已上升至1,840美元,40尺貨櫃費率則要價2,300美元。廢紙的運費更在過去六個月狂飆200%,從英國菲力斯杜港(Felixstowe)運出的40呎貨櫃,報價來到2,825美元。
北歐至亞洲貨櫃航線最近出現吃緊現象,馬士基原本要暫停接單至3月底,幸而該公司所屬的全球最大航運聯盟「2M Alliance」緊急加開船隻支援,目前已可再次接受客戶下單,惟運輸產能仍吃緊、運費還在持續攀高中。
英國物流網站The Loadstar 3月3日報導,馬士基3月1日一度暫停接受歐洲至亞洲和中東的貨櫃船運訂單,原本要到3月27日才能再次開通,但馬士基透過電子郵件向該網站確認,已再次開放接單。
謠言顯示,2M Alliance已經臨時加開船隻、滿足客戶需求,聯盟中的瑞士地中海航運(MSC)傳出也在本(3)月取得3艘新建的19,500 TEU超大型貨櫃船。(註:貨櫃船通常以其所能裝載的20呎標準貨櫃(Twenty-foot Equivalent Unit;簡稱TEU)數量,來表示船型大小。)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