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戰促台商加速從陸出走,兩岸經濟將大解套?
MoneyDJ新聞 2018-12-05 15:03:00 記者 陳苓 報導 中美貿易戰暫時休兵,但是美方鷹派勢力抬頭,談判主導者從溫和派的美國財長梅努欽,換成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顯示美國態度將日益強硬。台灣業者卡在兩大強權之間,也許會逐漸從中國退場,以躲避貿易戰砲火。
日經新聞報導,過去20年來,台商在中國各地投資設廠,兩岸建立了密不可分的經貿關係。貿易戰初期,台商仍在觀望風向,對於是否從中國出走守口如瓶。但是隨著戰火升溫,業者眼看貿易戰恐怕會演變成長期抗戰,台商開始鬆口大談生產外移。廣達(2382)將砸新台幣42.8億元,在台灣生產高階產品。巨大集團的捷安特(Giant)也要返台設廠。和碩(4938)原本對生產外移不算積極,如今也為了躲避關稅,計畫把部分產能移出中國。
貿易戰關稅是台廠的心頭大患,之前沒打算撤出中國的業者,如今似乎也做起準備。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董事長C.C. Wang表示,台灣是個小國,卡在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間,沒人知道貿易戰會持續多久。不只如此,以往中國吸引台商設廠的優點,如今已消失殆盡,現在中國薪資高漲、政治壓力大增,而且中國和美國更從策略夥伴變成競爭敵手。
或許正是如此,張忠謀在亞太經合會(APEC)上,促請美國副總統彭斯和台灣簽訂雙邊自貿協定。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中國試圖在經濟上孤立台灣、讓台灣經濟邊緣化、擁有選項變少。簽訂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對台灣未來福祉和經濟極為關鍵,但是台灣卻不得其門而入。他認為台灣無法和美國敲定貿易協定,最主要障礙是台灣拒絕美國豬肉進口,台灣若想和美國貿易關係升級,必須在美豬議題上做出讓步。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