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稅收優惠效應遞減,比利時綠能轉型面臨考驗
電動車稅收優惠效應遞減,比利時綠能轉型面臨考驗
依據駐地媒體《回聲報》(LEcho)刊載稅務顧問Emmanuel Degrève之評論,比利時透過稅收優惠推動電動車綠化之政策,雖長期被視為典範,然此模式之效應正逐漸遞減。近期數據顯示,電動車掛牌數歷經多年成長後已放緩,2025上半年純電動公司配車占比陷入停滯,使外界質疑單靠稅收政策能否持久推動綠能轉型。
稅收政策之侷限
該評論分析,稅收政策確為綠能轉型之初期動力,現行制度使電動車成為企業配車之優先選項,然此動力現已達極限。大型集團多已完成轉型(新車占比逾75%),然資源較少之中小企業(55-57%)與微型企業(50%),以及個人市場(含自營業者),因面臨預算、技術與實務考量,轉換速度顯著較慢。
基礎設施成轉型致命弱點
此外,充電基礎設施仍為電動車推廣之主要阻礙。比利時存在顯著地域差距,佛拉蒙大區公共充電樁較為密集,瓦隆大區則呈結構性落後;城市亦面臨於集合住宅或歷史街區安裝充電樁之難題。此現象顯示,稅收政策雖可加速趨勢,卻無法取代大規模公共投資。
技術與能源挑戰
技術與能源之不確定性亦為關鍵因素。比利時稅收制度過度僵固於鼓勵電動車技術,然氫能、合成生質燃料、固態電池乃至歐洲核能之重新部署等,均可能改變長期格局。
評論總結,稅收優惠僅能在轉型初期發揮功效,無法轉變一切。比利時政府應跳脫單純之財政激勵,轉向制定整體能源與經濟策略,如確保電力生產安全、支持多元技術創新、簡化基礎設施部署,並輔導中小企業轉型,方能真正達成綠能目標。(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