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5-08-07 11:54:15 記者 李宜秦 報導
在電商競爭白熱化的台灣市場,美商酷澎以超低會員費搭配大規模免運策略強勢進攻,富邦媒(8454)總經理谷元宏曾表示,「在台灣主打免運的回饋成效不大」,如今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從今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台灣本土電商富邦媒、網家(8044)營運表現均不如過往,酷澎新興業務部門營收則是持續成長,其中台灣市場甚至有三位數的增幅,顯見免運策略對台灣消費者而言仍極具吸引力。酷澎的成功揭露本土業者在商業模式與應對策略上的結構性脆弱,然而究竟酷澎「燒錢式擴張」是否真能長治久安?本土電商是否陷入「看得到學不來」的困境?
酷澎自3月起連推「火箭速配」、「火箭跨境」等免運服務,只需月付59元即享全站免運優惠,策略看似簡單粗暴,卻在台灣奏效。第二季台灣業務營收季增54%、年增率突破三位數,回頭客消費成長成為最大動能,甚至帶動整體新興業務營收年增33%。
然而這背後的代價不容小覷,酷澎新興事業第二季EBITDA虧損達2.35億美元,全年估虧9億美元以上,凸顯酷澎營收規模雖大幅躍進,卻仍未擺脫以資本支撐成長的階段。即便酷澎自信此投資具備長期潛力,但持續虧損與高成長能否平衡,仍有待觀察。
相較之下,本土電商面對補貼型競爭對手顯得顯得步履蹣跚。富邦媒今年以來連兩季營收罕見年減、獲利明顯下滑,雖積極推動mo店+、moPlus會員制、綠活點數等新制,但成效尚未體現,反映其策略更新速度追不上市場變化。
網家情況更為嚴峻,上半年虧損倍增,第二季營業損失擴大近三倍。總經理張瑜珊坦言,生活百貨類商品遭受跨境電商衝擊,只能試圖避戰轉向利基商品如戶外、生鮮等,卻也突顯其主力業務正面臨空心化風險。
酷澎雖以會員制收費對抗成本壓力,卻無法掩蓋「燒錢換市場」的本質。而本土業者雖也跟進推出會員機制,卻多半缺乏獨特誘因與生態系整合能力,難以真正打造用戶黏著。
例如富邦媒moPlus除價格外少有差異化服務,網家與統一合作計畫尚未公開,短期內難見實質助益。更重要的是,台灣消費者對「免運」的高度敏感,正逐漸變成市場門檻而非誘因,逼使業者不得不低利經營,長期恐侵蝕整體產業獲利體質。
酷澎的成功讓台灣電商產業警覺,當資本可換市場,策略速度與規模將壓過品牌忠誠與本地耕耘。然而,這場免運戰能打多久?當投資熱潮退去、資本市場要求獲利時,誰能留下才是關鍵。對本土電商而言,僅靠模仿補貼策略難以突圍,唯有深化服務體驗、強化內容與差異化價值,才可能在這場消耗戰中殺出重圍。否則,面對資金雄厚的國際玩家,只能持續被邊緣化、失守核心市場。
(圖/廠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