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DJ新聞 2020-03-20 11:23:50 記者 陳苓 報導
歐美央行下砍利率、發布大規模的量化寬鬆(QE)。然而,央行搬出大砲、釋出如海嘯般的流動性,風險資產卻未預期歡漲,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首次出現此種情況。原因何在?德意志銀行說,這次問題根源是企業違約壓力大增,
ZeroHedge 19日報導,德意志銀行的George Saravelos直言,這次股災和2007~2008年的銀行危機不同,今日市場壓力是企業的倒債風險飆升。疫情讓全球經濟凍結,銀行估計未來企業會有更大的流動性需求、也怕企業違約,開始囤積美元。這讓美國聯準會(FED)的降息效應,無法傳導至匯市,導致美元狂飆,多種貨幣閃崩。
此種壓力引發了12兆美元的全球融資追繳令,Saravelos表示,他擔心這次的美元短缺,可能比決策者所想的更難解決。他說,這次流動性壓力是「真實的」企業和人民,但是央行的融資管道僅限於銀行。2007~2008年時,銀行擔心同業倒閉,彼此不敢借貸。目前市場比較擔心企業倒債、而非銀行倒債。美元流動性短缺並非銀行恐懼同業引發,而是銀行憂慮客戶造成。先前全球金融危機時,融資壓力更為嚴峻,但是比較容易對症下藥,只要銀行取得流動性、或是獲得政府擔保,就能立刻舒緩緊張。這回是更深層的挑戰,美元短缺源於實體經濟,企業有立即的錢荒風險。
隨著風險資產崩盤、融資危機惡化,銀行陷入負向循環,更擔心違約風險、不願放貸。部份人士建議暫緩還債,此種做法無法改善流動性。如果要恢復流動性,央行和政府必須介入,擔保企業的信用品質(creditworthiness)。瑞士信貸的Zoltan Pozsar本週稍早也發文說,政府可能需要向上千家企業、甚至個人,直接擔保流動性。
美企業債近10兆美元 GDP佔比超過金融海嘯
華盛頓郵報、富比士去年底報導,十年前美國民眾瘋狂借入房貸,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現在又有新的債務危機蠢動,這回是企業債,美國公司發債額破新高、已經佔GDP的47%之多。
十年來的歷史低利,促使企業瘋狂發債,美國企業債總額逼近10兆美元,佔整體經濟的47%,打破歷史紀錄。上次企業債新高紀錄是在2008年第三季締造,當時總額為6.6兆美元,佔2008年GDP的44%。
富比士文章表示,如果加上中小型企業、家庭企業、和其他未上市公司的債務,企業債總額還得再增5.5兆美元。換句話說,美國企業債總額高達15.5兆美元、佔GDP的74%。
債務大增的根本原因是美國聯準會(FED)和各國央行把利率降至接近零。降息是經濟欠佳時的標準做法,但是利率從未長期處於如此低檔,過多寬鬆資金的副作用日益明顯,央行難以把利率升至過往水位。
安聯(Allianz)顧問Mohamed El-Erian指出,人為創造的近乎免費資金,掩飾了潛在病症,未來可能會有報應。長期的廉價資金,讓債台高築的殭屍企業能持續生存。如果利率回到傳統水位,這些企業會倒閉收場。這也擴大了貧富差距、扭曲金融決策。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