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強化高性能AI伺服器等研發,挺AI終端創新應用
MoneyDJ新聞 2025-09-04 16:02:06 新聞中心 發佈 綜合陸媒報導,中國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電子信息製造業2025-2026年穩增長行動方案》,其中提出2025-2026年主要預期目標,規模以上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在7%左右,加上鋰電池、太陽能及元器件製造等相關領域後,電子信息製造業年均營收增速達到5%以上。到2026年,預期實現營收規模和出口比例在41個工業大類中保持首位,5個省份的電子信息製造業營收逾兆(人民幣,下同),伺服器產業規模超過4,000億元,75吋及以上彩色電視機中國國內市場滲透率超過40%,個人電腦、手機向智慧化、高端化邁進。
方案提出,聚焦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面向行業應用和消費場景,統籌專項資源,持續強化電子產品供給水準。促進人工智慧(AI)終端邁向更高水準智慧創新,推動智慧體與終端產品深度融合,制定AI終端智慧化分級方法和標準,鼓勵各地推動AI終端創新應用。推動手機、個人電腦、家庭網路設備、視聽設備、伺服器等整機和零組件迭代升級,持續提升印表機、影印機、掃描器等電腦週邊可靠性,打造新型顯示、智慧安防、車載計算、智慧可穿戴、智慧健康養老、智慧家庭等新興產品,研發高性能羽量級延展實境(XR)等新型終端設備,鼓勵創新產品形態、提高品質水準、培育高端品牌;加快提升新一代整機裝備供給能力,推動5G/6G關鍵器件、晶片、模組等技術攻關,加強6G技術成果儲備。
方案指出,打造一批國際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中小企業特色產業族群,推動電子信息領域國家先進製造業族群加快向世界級邁進。落實《關於促進製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發揮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引導作用,完善產業在中國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在破除「內卷式」競爭中實現太陽能等領域高品質發展,依法治理太陽能等產品低價競爭。引導地方有序布局太陽能、鋰電池產業,指導地方梳理產能情況。實施太陽能元件、鋰電池產品品質管制,深入落實《太陽能製造行業規範條件》等文件,強化與投資、金融、安全等政策聯動,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加快研究以強制性國家標準為基礎的儲能電池產品安全推薦目錄。支持協會商會建立行業自律機制,加強重點行業監測預警和風險提示,有序調整產業規模。
方案並指出,圍繞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的重點任務,全面發揮電子信息製造業承載和賦能作用,強化千行百業應用牽引,積極培育產業新業態。推進電子信息基礎設施和新型城市基礎設施融合建設,面向工業、文旅、教育、健康、智慧城市等領域需求,遴選推廣一批北斗規模應用、先進計算應用、智慧體育等典型解決方案。提升智慧產品適老化設計水準,增加智慧健康養老優質終端產品供給。推進AI伺服器、高效儲存等先進計算系統建設,提升智算雲服務水準,賦能科學研究、自動駕駛、生物醫藥等高算力場景。支援汽車電子、海洋電子、航空電子、醫療電子等產業發展,助推產業數位化轉型、智慧化升級。建構基於北斗的精準時空信息服務體系,促進北斗與AI、智慧聯網汽車、低空經濟等領域深度融合。
方案指出,加力推進電子信息製造業大規模設備更新、重大工程和重大專案開工建設,充分發揮重大專案撬動牽引作用,推動產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編制完善產業鏈圖譜,有序推動先進計算、新型顯示、伺服器、通信設備、智慧硬體等重點領域重大專案佈局。聚焦行業垂直領域場景,切實推動算力轉換為生產力,打造以跨平臺計算框架為核心的計算生態,加快對多體系晶片、多類型軟體、多元化系統的相容適用,提升產業生態主導地位。加強CPU、高性能人工智慧伺服器、軟硬體協同等攻關力度,開展人工智慧晶片與大模型適應性測試。適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各地已建基礎設施運營管理水準,強化伺服器、晶片和關鍵模組的相容適配。
方案並提出,加強電子信息領域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建設,強化行業關鍵共性技術供給。透過國家重點研發計畫相關領域重點專項,持續支持積體電路、先進計算、未來顯示、新型工業控制系統等領域科技創新。提升協同攻關效率,支援AI、先進儲存、三維異構集成晶片、全固態電池等前瞻技術方向基礎研究。面向光子領域重點環節展開技術攻關,加大對高速光晶片、光電共封等領域的研發投入力度,推動光架構與現有電架構體系生態融合。布局時空信息產業,一體推進衛星定位、導航、授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GIS)、通信、網路等協同發展,突破多源融合定位、室內外無縫定位、低軌導航增強、自我調整抗干擾防欺騙等北斗關鍵技術。加快網路化、開放化、智慧化、協同化的新型工業控制系統和作業系統架構體系研究。加快推動RISC-V產業發展,促進產品技術研發、標準體系建設、應用落地和國際化合作。
此外,方案指出,堅定不移推動「國貨國用」,持續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大對產業鏈關鍵企業的政策支援,提高企業根植性,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
|
|
|
|